好文转载 | 想换工作却没有勇气离职? 4招“斜杠思维”让你不被工作选择
天天在心中呐喊不想上班,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对生活也愈来愈困惑……。如果这是你的写照,不妨自问:抛下头衔后还剩下什么?离开组织,有没有其他可能?这些问题,其实是发掘自我价值的起点,而自我价值,是无论在组织内、组织外都必须具备的优势。人生不只一条路,现在就建立随时展开斜杠生涯的本事! 你对“成功”的意义是什么?现在的工作,让你更靠近“成功”吗? 工作占据大多数人一天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选择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向世界宣告“我是谁”。 如果你正站在犹豫是否转换跑道的关口,或者心中想着离职,却迟迟说不出口,这是警讯也是转机,代表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改变。 厘清自我价值,不再“被工作选择” 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因为外界回馈,比如上司指责、父母否定、升迁不顺等,个人就认定自己“再努力也无力改变”,这类消极的心态会压抑潜能,甚至蒙蔽视野,导致自己看不到其他机会与可能性。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相对的,《哈佛最受欢迎的快乐工作学》一书作者尚恩‧艾科尔(Shawn Achor)指出,积极主动会为人类大脑带来“快乐优势”,表现结果比消极或一般状态高出31%,智力、活力、创造力也会明显提升。 恋爱时,想吸引心中理想的对象,得先努力营造自己成为“匹配对方”的模样。 渴望一份更好的工作也一样,积极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诚实评估自己的市场价值,看清楚自己和“理想工作”之间的落差,接着,开始依此规划自我锻炼的方向。 这样的改变会带来信心,让你相信自己有能力选择真正渴望的工作。而厘清能力亮点所在,则是“不怕离职”的开始,因为不必仰赖组织大伞庇护,有本事独立面对市场竞争。毕竟,唯有对“下一步”的主导权操之在己,才能真正拿回人生的发球权。 不怕变动,打造“反脆弱”体质 换言之,“以离职为前提就职”,乍听之下有些矛盾,但其实更符合现实。 比起把力气花在不满和抱怨上,不如仔细思考:我该透过眼前工作锻炼哪些新能力?若是有一天离职,下一份工作能更接近向往的目标吗?如果没有固定薪水,光靠个人品牌,是否能带来相对应的报酬? 把每天都视为在岗位上的最后一天,反而会让人更有勇气抓住机会,尝试改变。只是耽溺在迷惘、不安中,却什么都不做,徒然只是选择“脆弱”的人生。 《反脆弱: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是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以玻璃杯来说明“脆弱”的本质:玻璃的外表看来坚硬,但稍一碰撞就会碎裂,因此它的实质是畏惧变动。 相对的,“反脆弱”的意思是历经波动与刺激,反而能更加进步。在高速变化的时代,迎向未知,每个人都得培养起自己“反脆弱”的特性,当唯一不变的只剩下改变时,唯有如此,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这样的概念,与《心态致胜》一书作者、史丹佛大学教授卡萝‧杜维克(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成长型思维,可以相互参照。 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是透过学习发展而来。比起证明自己,更关注进步与否,失败因此能成为自我提升的契机。 相对的,僵固型思维因为认定才华无法自后天养成,因此畏惧于暴露自己的不足,借由逃避来避免失败,以维持表面的自信。但成长本来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若抱持僵固型思维,往往因此让人生陷入停滞。 用斜杠思维,铺垫后路、拓展人生 综观职场趋势,个人职涯的发展历程,早已经从学医从医、学商从商的直线对应,转变为多元拓展的螺旋形上升曲线。 企业终身雇用的时代已经远去,个人发明工作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让资历与经验不再是评选人才的唯一标准,创意、沟通、整合等综合性能力的评估,跃升为重要指标。 而跨领域的应用能力,与就职时间长短不见得有必然关系,反而更仰赖知识淘选与横向相关技能的拓展。 “斜杠”于是成为代表关键字。斜杠生涯鼓励工作者将知识变现,当自己的老板。这意味着职涯发展的可能性更多,工作者不必只依靠公司拔擢或单一职务来寻求成长。 锻炼斜杠体质的过程,是先让自己从被公司指派任务的框架中解放。 《零工经济来了》作者黛安‧穆卡伊(Diane Mulcahy),曾是投资顾问公司的副总裁,负责操盘1亿美元的创投基金;但穆卡伊认为:“只做一份工作太无趣了,人生也不该只能在『全职受雇』跟『辞职失业』之间二选一。” 忙碌之余,她持续透过写作与演说练习,为自己储备能力,进而开拓出讲师、作家的斜杠身分。 穆卡伊的例子,应证了人类与生具来“发掘新事物、寻求挑战来获取技能”的内在倾向。 “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最好的驱动力,让人更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心理状态,进而释放过去没发现的创意与潜力。 心态调整上,《斜杠青年》一书指出,成功关键在于把“自己”想像成一家公司,而不是人力市场中的商品。商品只能被动销售,企业却善于整合资源来创造价值。可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原始资本”,从思考怎么花最少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和收入踏出第一步。 刻意练习,踏实锻炼斜杠体质 此时,不妨参考“80/20法则”,把80%的时间资源,花在20%能产出最高效益的环节,思考如何透过20%的投入,获得80%的效益。 比如,借出书提升知名度,以此作为争取演讲邀约的基础,进而尝试开班授课,累积经验后担任企业顾问,当中的经验又可用于出版新书、作为演讲内容的材料……,就是一个良性的获利循环,也能逐步扩展职涯宽度。 在技能培养上,可透过“刻意练习”这个方法,让自己逐步完成目标。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在心理上会自动划分出“舒适区”、“学习区”或“恐惧区”,学习成效也会跟着有所不同。 舒适区是指在目前能力范围内,可以轻松应付的事项。而恐惧区指的是该挑战远远超过现况,人们容易因为无能为力而感到恐慌,能力也因此难以提升。 学习区是当中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这个区域的要求超过现有能力,但不至于无法做到,因此可带来新鲜感与成就感。学习这个区间内的事物,不但表现最佳,成长速度也最快。 订定目标时,应该以学习区为标准,让自己有动力持之以恒学习,并将大目标切割为具体可行的小任务,可依序完成,宛如搭建阶梯,帮助自己在上坡过程中踏实地踩稳步伐。接着,再透过大量、反覆的练习,确认自己能完全掌握。 比如,目标是提升厨艺,煮出一桌色香味具全的菜肴,可先从每天练习切菜开始。下一步是借由即时回馈,从中调整修正。除了征询教练、家人或朋友建议,也不妨定期透过写学习日记,反覆检视和自我省察。 培养能力就像进行重量训练,肌肉总需要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练习,并且忍耐酸痛才能养成。 锻炼斜杠体质,就像在定存之余,再挪出一笔金额对未来进行投资,不求一步到位,但要时时关注,一旦遇上紧急状况,投资的获益就能马上派上用场。 职涯规划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为自我实现服务,而非为任何理由屈就于无法突破的位置。 要追溯自我热情与天赋的源头,不妨先锁定几个方向,观察已经在其中发光发热的前辈,将自己带入其中,并试着想像:这是我要的人生吗?再从中建构自己的梦想蓝图。 当有一天,手上工作不再能带来新的养分,就是转换的时机。在此之前,拥抱成长型思维、积极打造斜杠体质,是正面的就职态度,也是不怕离职的最大优势。 本文转自:Cheers杂志第219期 […]
好文转载 | 想换工作却没有勇气离职? 4招“斜杠思维”让你不被工作选择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