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辅导室 | 无声的求救信号 – 自残

依据《东方日报ONLINE 》2023年2月19日的报导,2019年全国健康及病发率调查报告(NHMS)指出,我国一共有42万4000名儿童患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10至15岁儿童与少年占了9.5%。而根据柔佛州6家医院于2019年至202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一共有817名18岁以下病人入住精神科病房的比例整体有所上升,情况非常令人担忧。

 

看到了相关的报导,您是否能感受今天孩子身上所发生的问题不再是“伤风感冒”般的简单?其背后的副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掌控。走在亲子咨询、与孩子零距离对话的我,大多父母只过度关注孩子问题的表面,往往忽略心理疾病 (英文名为Mental Health Illness)的导致因素。我也发现极大多数的父母不太能理解儿童行为问题与心理疾病发生率的关联。常见心理疾病问题包括了自残、忧郁症、双相障碍、上瘾、精神分裂等。

 

自残青少年的内心痛苦

国斌(匿名)向来是个倾向抑郁自己感受的学生。自小比较善解人意的他,以随顺他人为主,鲜少为了自己的看法坚持到底。当年孩子的父母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的,因此也没太在意国斌内心世界是否开心或多些关注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惯于压抑、不善表达自己的国斌非常清楚知道自己随着成长旅途越来越不开心,但长期缺乏良好连接的亲子关系令他无所适从,更想不到健康的应对管道。加上这几年抗疫期间所发生一连串的家庭问题和种种不被理解的压力之下(指学业、人际关系),国斌负面心理的堆叠终于“火山爆发”刘 —-他“选择”了自残。在他的手腕留下深浅不同的伤疤,如果父母愿意聆听,每一道伤疤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不被理解的伤痛”。

 

按照《妙佑医疗国际》解释人的自残一般有两个主因:

应对技能失能 – 人无法透过健康管道应对压力和情绪所带来的痛苦

情绪管理失能 – 人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感到难以掌控、释怀。复杂交错的负面情绪表达或理解情包括了内疚感、无用感、自我憎恨、低自我价值感、孤独感、愤怒感、恐慌感、内疚感、拒绝感等。

 

对我们而言,或许难以想象这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与可怕的自残行为没有直接关系,但人的心理本来就是复杂的。孩子自残的目的除了释放压力,更需要我们理解这是他们已经迷失了、内心正面对极大痛苦的“摧毁”。虽然自残一般上能带来短暂的疏解,但如果得不到帮助极可能越来越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亲子旅途 @ 给予父母的温馨提示:

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赶紧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不要严厉批判、以道德标准指责孩子

别碍于大人面子、维护自尊心问题而耽误了孩子的问题

父母必须同步提升自己对于儿童心理学、心理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父母不可自我欺骗 – 希望自残的问题随着时间会慢慢消失

—————————————————————————————————————————

参考的链接: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nation/2023/02/19/54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