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打造浩瀚大海
机兴海星基金会(Khind Starfish Foundation)成立于2013年,2014年正式投入活动,至今已有7年。
追溯到当初,是希望能够更专业地去执行慈善事业,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信念,带领更多的企业一起行善。事实上,除了机兴集团每年的盈利拨款,机兴海星基金会的伙伴也每年拨款进行活动,实践了集合资源,一同行善的愿景。回想成立基金会的初衷,创办人郑秉吉认为当初「海星与小男孩」所引起的社会回响已经发展到当前「大家一起捡海星」的局面。
企业的社会角色
郑秉吉认为,企业最早的出发点是以赚钱为基本目的、维护股东利益,然而,企业的成功要靠利益相关者,必须兼顾他们的利益,而非眼光狭隘地专注在股东本身而已。客户、供应商和员工对企业的成功有贡献,所以,赚钱只是个结果,企业更应该关注过程,确保好的团队、与供应商合作、重视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为供应链上的所有活动树立好榜样和好形象。
创办人郑秉吉先生
KHIND从事电器业务,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不仅是金钱能够衡量的,若是做得不好,便有可能危害人身安全。郑秉吉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不能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而是「因果」。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心里所树立的形象
不仅来自于企业的成就,更看其重可持续性的成长。若是独赚不跟别人 分 享 则 有 歪 本 意 , 郑 秉 吉 说:「互赖关系,才能走得更远。」
一如收录在郑秉吉的著作《森林的故事》,野猪是森林里最好的农夫,因为它们在觅食的同时,所踩下的脚印能打松泥土,让花草生长,这本就是自然生态。直到人类出现破坏森林的自然生态,「只拿不给」的举动让生态环境失衡。这跟营商之道是相同的,客户依时付账、赚钱奖励员工,所有利益相关者做好自己的本份才能维持生态平衡。
「幸福」的定义
在郑秉吉的认知里,幸福就是心安理得,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不安,比如饮食习惯、待人处事等等。在面对挑战、病痛和变化的心态比外来的影响因素更为重要。
郑秉吉强调,外在因素会对个人带来影响,但是,有痛不一定有苦,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比如武汉疫情的爆发虽然对经济带来打击,许多业者面对宏观因素的挑战,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卫生更为关注、生意人洞悉不能单单依赖一方的供应,所以,每一件事都会带来启发性。营商多年,郑秉吉表示自己面对过许多挑战,对于幸福在于自己的心态有更深的体会。
「幸福企业」的「幸福计划」
在机兴海星基金会成立之前,机兴集团推广的是「幸福企业」,旨在为员工、客户、股东、社会传递幸福。本着利他才会利己的宗旨,「幸福企业 」的本意不是让企业变得幸福,而是在传递幸福的过程中体会幸福的感受。
回顾七年善行,郑秉吉认为有做得不错的事,也还有进步的空间。直到基金会成立,推广「幸福计划」(Projects for Happiness),为鼓励更多大学生关怀社区及参与志愿工作,协助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社群,从内而外传递幸福,建立更美好的社会。「幸福计划」涉及的层面概括6大方向,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帮助弱势群体、环境保护、动物福利及种族和谐。审核计划书的四大要素为项目的影响力、可持续性、可行性及跨越种族。
在教育方面,更积极举办大学活动,鼓励和帮助大学生申请高达1万马币的资助金。得到教育部方面的认同,政府协力配合推动并邀请成为委员会成员,相辅相成完成推动大学生活动的计划。
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癌症的醒觉活动,「光头与美」(Bald & Beautiful)以落发、募捐、传播爱,得到非常大的回响。2018年的光头与美3.0,共1650人落发,筹得约240万,全数捐给慈善团体,包括大马癌症研究所、砂拉越儿童癌症协会和古晋博爱协会。
机兴海星基金会「幸福计划成果展暨5周年志庆」于2019年12月7日在UCSI大学圆满举行,主题为「你不一样」,鼓励学生
勇于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而帮助有需要的人
「幸福」背后
从传统管理到专业管理,机兴海星基金会在「幸福企业」计划为企业价值升级。然而,据郑秉吉所言,出钱出力并非为企业加分,推动公益活动的初衷也没有明确想要得到何种利益。甚至基金会的名字,开始的时候是Starfish Foundation,后来想要用Kasih Starfish Foundation,但是注册上出现巫英文不能交叉使用的原因,于是才有了现在的Khind Starfish Foundation。事实上,在基金会的标志里,KHIND字眼特别小。
KHIND每年从利润拨款2至3%到基金会作为活动和推广用途,而拨款巨额到基金会带来的醒觉是必须更照顾内部员工和利益相关者。除此之外,当员工参与慈善活动的时候,也会提高正能量,这些都是没有预计的回报。
行善会变成习惯
许多人认为CSR就是花钱借慈善之名提升企业形象,而郑秉吉却感慨发现社会上真正做慈善的只有少数,且出发点不同,有的只是为了让别人看到,在左手给支票右手拍照的同时,他认为,至少,捐款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利用CSR提高知名度不是错,好过没有做。
「幸福计划」学生分享的时候常常会说:「我以为我在帮助别人,其实,是这个过程帮助了我。」郑秉吉提出他的真知灼见,他说:「见苦知福,当深入去了解的时候,就会知道社会有不幸的一群,在过程中会有体会。」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只要有真切的体会,假以时日,行善也会变成一种习惯。
最存粹的本意
谈及CSR最存粹的本意,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年报有一项声明,必须报告企业CSR动态,但这项规定只要求「报告」,并未设定企业必须贡献多少。郑秉吉则认为参与公益不该抱有企图心,而应抱着正确的态度去实践,不求回报。然而,在得到成就的时候,必须回馈社会,而不是单单依赖政府。一如只有人民自动性不随地乱丢垃圾才能保持社会清洁,而不是让政府每天动用人力物力清洁道路。
对于社会未来的栋梁,最忌讳价值观扭曲。机兴海星基金会倡导行善从小开始、善心从小培养,用好的价值观影响下一代,世代传承。
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癌症的醒觉活动,「光头与美」(Bold & Beautiful)以落发、募捐、传播爱,得到非常大的回响。
「幸福」下一站
成立至今,大部分的活动经费都是来自于机兴集团,加上基金会伙伴的鼎力支持,基金会拨款数额高达65万7212令吉(学生直接受益的款项,不包括宣传和其他费用)、已执行公益项目125项、配合的大学和学院约35所、惠及人数不胜枚举。郑秉吉透露,基金会本意回馈社会,所幸行政费非常低,部分原因来自于推动计划和活动得到机兴集团同事、伙伴和朋友的参与,就连全职负责基金会运营的经理薪水也是由机兴集团支付,而非来自基金会。
郑秉吉对资助癌症研究的热忱在业界不胫而走,他也表示愿意当大马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Malaysia, CRM)的推手,因此发动众筹行动,希望公众能响应并资助CRM。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希望筹得由1000家公司每年各赞助1000令吉和5000位各人赞助100令吉。若能达标,CRM每年可将获得150万令吉的赞助金用作研发项目及提升研究员的待遇。
步入2020,从「幸福企业」到「幸福计划」,郑秉吉希望把「幸福计划」延展到东马,因为他发现东马的基础设施相对欠缺。此外,南马、北马、东海岸也是「幸福计划」的目的地。郑秉吉透露,除了帮助本土社会以外,也希望把「幸福计划」的活动推动到其他国家,事实上,机兴位于埃及的客户对「幸福计划」深感兴趣,今年内更会派人来马学习交流,预计「幸福计划」将会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