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面临“滞胀”还是“衰退”?

近期,对于美国及全球经济未来通胀变化的前景,各方面有很多分歧,但无论是“通胀持久派”还是“通胀暂时派”,对于今年的形势基本上都保持高通胀和低增长的预期。

日前,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都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上调了通胀预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通胀问题都将是影响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而目前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明年或者后年,在全球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通胀是逐渐回落还是快速下降。

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的时机选择上受到批评,外界认为美联储曾经错过了政策转向的最佳时期,因此,很多市场人士担心,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央行可能采取“加急”的方式收紧政策,从而对经济需求带来遏制,甚至导致衰退。

与此同时,全球已有至少60家央行早于美联储或跟随美联储在年内采取了紧缩行动。目前,在货币政策选择的问题上,应对通胀而采取收紧政策,基本没有太多分歧,矛盾的集中点在于政策收紧是否存在“超调”,从而对经济带来伤害。

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冲击、货币泛滥、地缘风险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以及各国加快“减碳”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使得对经济的影响“此起彼伏”,各种短期和长期因素,都使得通胀问题和增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这里既有结构性的长期因素,如产业链重构、绿色转型带来的成本上升;也有疫情冲击、地缘冲突带来的短期供需失衡。

因此,无论是“通胀持久论”还是“通胀暂时论”都有各自的依据。这意味着,通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困扰全球经济的长期因素,而各种新的变化,使得货币政策都难以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中获得帮助。

目前,就货币政策而言,无论是宽松周期还是紧缩周期,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节奏,这无疑加大了政策“超调”带来的风险。在2020年疫情初始阶段,秉承新凯恩斯主义的美联储,以应对短期危机的态度,短期内将利率降为零,并推出“无限量宽松”的流动性,带动很多央行采取类似的超宽松措施。在短短两年之后,美联储又开启了加息和缩表同时进行的“倍速收紧”政策。这种“非常态”的政策波动,无疑会影响到经济周期的稳定性。

正因如此,很多人担心央行政策“超调”正在导致经济需求萎缩,使得经济陷入衰退。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日表示,世界各国央行将不得不在两年内重新开始降息,在受到一轮具有破坏性的滞胀打击后,努力重建经济。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周期变得大幅缩短,无疑会加大政策风险。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世行在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世界经济再次处于危险之中,眼下同时面临高通胀和增长放缓的局面。即使全球经济衰退得以避免,滞胀之痛也可能持续数年,除非供应大幅增加。”而经合组织则认为,尽管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前景上升,但像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样出现滞胀的风险有限。其特别提到,发达经济体现在比上世纪70年代更依赖于服务业,而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依存度较低。

综合来看,在全球央行政策收紧的预期下,全球经济增长将随着通胀水平从高位回落而同步走低,更有可能出现低增长和温和通胀共存的新平衡。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全球的经济、贸易、金融和货币环境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未来的发展已难以回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模式之中。

目前,各种因素导致全球通胀处于历史少有的高位,如何应对通胀也带来很大分歧。从现象看,货币政策周期缩短和超调将带动通胀从高位回落。在全球经贸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尽管出现“滞涨”的极端可能性有限,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