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 Sir 点评 | 己所不欲 之 RM100 援金
专栏:Neil Sir 点评 作者:Neil Foo 符策勤博士 2025年7月,马来西亚团结政府宣布向全国 2,200万名成年公民 发放 每人RM100现金援助,总额约 RM22亿。这项“全民派钱”措施虽然金额不高,但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内需疲弱、通胀压力犹存的大环境下,其短期经济刺激效应与潜在政治意义,值得深入剖析。 一、RM100“小钱”,能否激活“大经济”? 从表面看,RM100不过是“一周杂货钱”或“一两次添油费”,但在经济学上,这类广泛分发的现金援助,可能产生放大效应(Multiplier Effect)。 根据马来西亚经济结构与消费行为分析,尤其是B40和M40群体的高边际消费倾向(MPC),RM22亿现金注入市场后,有望撬动 2至2.5倍 的乘数效应,带来 RM44亿至RM55亿 的短期GDP增长。 这些消费将主要集中在: 本地零售与便利商店 食品饮料与小贩业 电召车与日常交通 网购与移动支付平台 也就是说,虽然每人只有RM100,但在短期内可能对“微型经济循环”产生实质刺激。 二、财政支出,政府能“回收”多少? 虽然政府一次性支出RM22亿,但消费带动的销售税、服务税(SST)、公司税、员工所得税等将成为“回流财政”的渠道。 根据以往经验与模拟测算: 直接回收税收:约 6%~7%(即RM1.3亿~RM1.5亿) 间接税与链式效应(例如运输、供应链利润):或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与就业机会 虽然不能完全“回本”,但这类以小搏大的财政刺激,仍具有短期提振经济情绪的作用。 三、从“BR1M”到“RM100”,政治与经济的现实碰撞 类似的全民援助并非首次登场。2012年与2018年大选前,纳吉政府推行的“BR1M”计划,曾一次性发放RM500至RM1,200援金。彼时,反对党领袖安华曾尖锐批评为“财政滥用、贿选工具”。 如今角色互换,引发公众舆论关注,也显示政经之间的灰色地带。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内外挑战夹击下,RM100援助虽小,却是一种“温和刺激”,能在短期内安抚民意、激活消费,并在政治层面营造“政府有作为”的印象。 结语:不是“买票”,而是“买时间” RM100援助本身并无对错、它不是万能政策,但可视为一颗“短暂火花”,点亮人民信心、为政府赢得喘息空间。 关键在于,这是否是一个起点:是否配合后续的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推动、中小企业扶持、减税与就业计划。如果不是,那么RM100终将只是一次“温柔的无力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短期援助”无法导向“长期制度”,那么过去所批评的,就不该成为今天的选择。
Neil Sir 点评 | 己所不欲 之 RM100 援金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