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转载

营养扫盲 | 发掘纳豆的营养之旅

专栏:营养扫盲 作者:吴玉莲   纳豆,源自日本的传统食品,由大豆经过发酵而成。 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风味,是日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佳肴。纳豆不仅因其美味而受欢迎,还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备受关注。 纳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K2、维生素C、钙、铁和钾等矿物质。此外,纳豆还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纤维,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这些成分相互配合,为身体提供了全面的营养支持。 纳豆对健康的益处包括: 1. 蛋白质来源: 纳豆是一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对于素食者或者需要额外蛋白质补充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 心血管健康:纳豆中的维生素K2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它能够促进钙的正常代谢,防止其在血管壁堆积,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除此之外, 纳豆还含有丰富的纳豆激酶,有助于防止血液凝结和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骨骼健康:维生素K2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还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 4. 消化健康: 纳豆中的益生菌和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消化道健康。良好的肠道健康不仅有助于消化吸收营养,还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5. 抗氧化作用:纳豆富含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所含的大豆皂苷,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细胞损伤和炎症。 建议用法 想要享受纳豆的健康益处,可以将其作为一道主食或配菜。以下是一些简单的食用建议: – 将纳豆与煮饭或煮面一起食用,增添美味和营养。 – 将纳豆作为沙拉的配料,搭配蔬菜和橄榄油,制成健康的小食。 – 将纳豆拌入汤中,增加风味和营养。 温馨提醒: 不高温加热纳豆。纳豆中含有丰富的纳豆激酶和益生菌, 但这营养物质怕高温, 所以为了摄取到纳豆最高的营养素, 建议不要加热纳豆, 以生吃凉拌为主。 纳豆的味道较为特殊,可能不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因此,初次尝试纳豆时可以适量食用,逐渐适应其味道。 长期服用抗凝血剂的人,纳豆可能影响药效,建议询问医师后再食用。 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的人不要在短时间吃太多纳豆,以免血压下降太多造成低血压。 有大豆过敏病史的人最好不要吃纳豆,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血友病或凝血机能异常的人最好别吃纳豆,因为纳豆激酶有溶解血栓的功效,可能使血友病的病况变得更严重 纳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传统食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还拥有多种健康益处。通过适量食用纳豆,我们可以为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和消化健康。让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多加品尝纳豆,享受健康与美味的完美结合。

营养扫盲 | 发掘纳豆的营养之旅 Read More »

Neil Sir 点评 | 数字经济激活工业园转型

专栏:Neil Sir 点评 作者:Neil Foo 符策勤 我的商业管理博士论文历时三年,探讨了“国家数字工业发展战略”,这是一个跨国研究项目,涵盖15个国家的数字工业政策以及48个全球工业园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可持续性。 研究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国家数字工业政策的比较、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作用、绿色工业发展以及全球工业园区的演变与趋势。论文提供了未来智慧工业园区的理论框架和实用工具,并提出了通过数字技术和低碳模式提升工业园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战略建议。 在数字经济时代,工业园区管理对创新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园区面临管理低效、总开发价值(GDV)下降和环境问题,制约了其吸引高价值产业的能力。认证与管理智能生态工业园区(AMSEIP)的概念扩展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生态工业园区(EIP)框架,旨在解决这些问题。 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战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因素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东南亚国家必须适应这些新形势。马来西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基于第十二大马计划和2030年新工业主计划,经济目标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为实现这一目标,AMSEIP框架的整合至关重要,该框架结合了智能制造、可持续资源管理与数字技术。 传统工业园比喻为“侏罗纪公园” 马来西亚有超过600个传统工业园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老化和公用设施低效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吸引高科技产业和投资者的能力。这些工业园区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侏罗纪公园”,因为它们的管理方式陈旧,缺乏现代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工业需求。正如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代表了过时的物种,这些园区依然依赖传统管理系统,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难以吸引高科技企业和现代产业。 要改变这一现状,传统工业园区需要摆脱过时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认证与管理智能生态工业园区(AMSEIP)框架,园区可以整合智能技术和可持续实践,重获活力。AMSEIP框架不仅能够优化园区运营,还能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使其符合现代数字化和环保标准,适应未来的工业发展需求。 AMSEIP框架的财务可行性至关重要。借鉴美国Prologis, Inc.的成功经验,市值达1183.5亿美元的全球领先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Prologis通过财务规划和资本市场整合,推动了全球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发展。AMSEIP可以通过类似路径,推动马来西亚工业园区的可持续转型,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并结合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原则,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目前在生态工业园区(EIP)、智能工业园区(SIP)及管理工业园区(MIP)的财务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上仍存在差距,缺乏全球认证的明确路线图。通过结合UNIDO EIP指南,论文提出了综合框架,弥补这一空白。马来西亚NCT智能工业园区(NSIP)作为AMSEIP的案例研究,计划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并与TMOne、微软、华为等技术公司合作,推动绿色和智能发展。 AMSEIP对已有30年历史的UNIDO EIP框架进行了升级,同时,为马来西亚在全球数字经济中保持竞争力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强调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园区运营优化及为TVET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铺垫。

Neil Sir 点评 | 数字经济激活工业园转型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新币3.5,我到底要去新加坡打工吗?

专栏:员工管理 作者:刘楚雯 Jess Low   这几年,这个问题几乎成了我生活中的常态,仿佛每次有人问起都像是在纠结“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事实上,这种问题的本质并非简单的“好”与“不好”二选一,而是隐藏着更深层的附加条件。每个选择都有它的代价,关键是这些代价是否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并且能否接受。 从事猎头行业已超过10年,我亲眼目睹了无数马来西亚人才走出国门,也见证了不少人才从海外回归的心路历程。我们曾协助澳门、新加坡、韩国等地的公司招聘上百位马来西亚的职场精英,也成功把数百位韩国和日本的高端人才带入马来西亚的职场。 其中一位被我安排到澳门工作的候选人,在拿到第一份薪资时专门送我当地著名的《钜记饼家》花生饼,那份感恩的笑容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谢谢你帮我找到这份工作”,那种简单而真挚的感谢让我感到作为猎头的成就感。然而,回到现实,许多在海外工作过的人,回归大马时却陷入了迷茫。 海外高薪与马来西亚职场迷茫 许多从海外回来的马来西亚人会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高薪资的工作能力不足以胜任,低薪资的工作又让他们觉得屈才。习惯了新币或其他外币带来的收入优越感,他们往往难以接受马币的现实。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工作多年后,待遇好的员工很多时候会选择在海外扎根,不再回头。 相反,那些回归的人大多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眼前的高薪固然吸引,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太多人忽视了长远的职业目标。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连看个YouTube视频都有人选择以“1.5倍速”播放,你让他们接受薪资增长需要时间,无疑是个挑战。他们更愿意选择立刻跳槽到新加坡,因为觉得那样更快能看到收入的增长。 追求高薪并不等于职业发展的全部 当然,如果你明确知道“钱”是当下唯一追求,那么出国工作无疑是快速积累财富的途径之一。但如果你有更高的职业追求,那么不妨先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实力和经验,才能在海外职场上有更大的突破。我见过很多能力出众的马来西亚人才,他们在国外从低薪起步,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成为公司高管,甚至攀升到总经理的位置。但也有不少人,入职时拿着3000新币,10年后依然挣着5000新币,职场上原地踏步。 两者的区别在于,你是否具备足够的职场竞争力,能够与当地人才一较高下。作为海外打工者,要在职场上崭露头角,所需的努力远远大于在自己国家工作。若一味追逐外币的诱惑,却忽视了自我提升,很可能只能在职场上做个被动的执行者,成为“工具人”。 职场规划远不止金钱 如果你能接受“为了赚钱,其他东西可以暂时搁置”,那问题也许并不大。可现实中,更多的人在追逐薪资的同时,忽略了职场的黄金时期。除了“钱”,你还应该注重人脉的积累,这往往是未来人生下半场实现“变现”的关键之一。人脉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眼前的利益,它是帮助你在未来职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海外打工还是留守大马? 无论你选择留在马来西亚,为长远的职业规划打好基础,还是选择出国追求短期的高薪,拓宽眼界,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全面考量自己的实力、适应能力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毕竟,职业生涯是漫长的,金钱固然重要,但快乐和满足感同样不可忽视。 对于那些决定前往新加坡打工的人,除了考虑高薪的吸引力外,你还需要明白,职场的成功不仅仅是薪资数字的增长,更包括个人能力的提升、社交网络的拓展以及对未来的长远规划。你是否准备好接受这些挑战? 总结 归根结底,“新币3.5,我要不要去新加坡打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而非盲目跟随潮流。打工还是创业,出国还是留守,每个选择都有它的代价与回报,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承担这些代价,并为此做好准备。 希望你在职业道路上,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能走得踏实、走得长远!

员工管理 | 新币3.5,我到底要去新加坡打工吗? Read More »

企业方程式 | 关于企业下市(下)

专栏:企业方程式 作者:程志彬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探讨了企业自愿下市(Voluntary De-Listing)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次,我们将重点分析另一种类型:强制下市(Mandatory Delisting),即公司由于无法继续满足证券市场的相关要求,被迫终止上市的情形。 强制下市是指一家上市公司因未能符合证券交易所的挂牌要求或违反相关规定而被迫退市的情况。这种下市是被动的,通常是由于公司在经营管理、财务健康、合规性等方面出现重大问题。当公司被强制下市,其股票将不再能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投资者也无法通过股票市场进行买卖。 强制下市对于公司来说往往意味着它处于极为不利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例如陷入了财务困境、无力偿还债务,甚至公司业务几乎停滞或完全丧失核心业务。这种情况下,公司将失去其作为公众公司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渠道,股票交易也随之终止。 大多数被强制下市的公司都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或业务违规行为,以下是常见的强制下市原因: 被列入PN17或GN3名单:这是最常见的强制下市原因之一。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设立了PN17(Practice Note 17)和GN3(Guidance Note 3),用以标识那些存在财务或业务问题、不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 PN17 适用于主板市场的公司。此类公司通常陷入财务困境或面临特定违规事项。 GN3 则适用于创业板市场公司,更多是那些新兴企业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GN3企业通常也有严重的财务问题或者无法维持正常的业务运营。 资产被接管或清盘:当一家公司超过50%的总资产被外部接管或者进入清盘程序时,意味着公司无法继续正常经营,负债累累。这样的公司通常会因为业务崩溃而被强制下市。 审计师出具否定意见: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是投资者和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审计师对公司的账目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时,表明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或经营管理混乱,导致公司不再符合持续挂牌的条件。 无法偿还债务:公司因欠债过多而无法清偿债务,也是被强制下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财务问题反映出公司已无力维持其正常经营。 公司失去核心业务:一些公司通过出售其核心业务,或由于市场变动失去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空壳”公司。此类公司无法再维持其上市地位。  对于公司和股东来说,强制下市带来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公司被迫退出证券交易所,不仅削弱了公司公开融资的能力,还极大损害了公司的声誉。而对于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他们的投资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和损失。公司股票在下市后,无法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股东只能通过私人交易或公司回购等方式转让其股票。 然而,强制下市并不总是意味着公司的终结。有些公司在下市后可以通过重组、引入新的资金或业务转型来恢复其财务状况。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在未来重新申请上市。 强制下市是公司在面临重大挑战时常常不得不经历的一步。无论是公司管理层还是股东,都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冷静、理智的措施。对于公司来说,强制下市并不一定是终结,但无疑是一次深刻的考验;对于股东来说,冷静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寻求专业意见将有助于减少损失,甚至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企业方程式 | 关于企业下市(下) Read More »

企业心理学 | “免费”不是常态,而是变态

专栏:企业心理学 作者:赖芊翠 Cathryn Lai   在创意和服务行业,专业人士时常被迫应对一个既讽刺又无奈的挑战:客户或朋友毫不掩饰地要求免费服务。这些貌似“随手就能完成”的活儿,总是伴随着一句轻飘飘的话:“就几个点击嘛”、“这不过是几行字”或“对你来说,小菜一碟啦”。而这些话,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从业者的脸上。每一次的“顺手帮忙”请求,背后都藏着对专业的蔑视和无知。人们似乎不明白,创造性的工作和专业服务的价值根本不该被这些“理所当然”的要求无情稀释。现实往往令人倍感失望,令这些兢兢业业的从业者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在一个根本不重视专业价值的世界里。 谁为他们的专业买单? “这工作你做起来还不是轻轻松松,随手就成?”这话听起来像是在称赞,但实则是最恶劣的低估与蔑视。根据Leon Festinger(1954)的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人们总是通过和别人对比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当某项工作看起来简单时,他们就会傲慢地认定,这活儿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在这类人的眼里,创意工作不过就是弹指间的事,根本不值几个钱。这种误解根植于社会深处,像顽固的野草,除之不尽。 为什么他们的劳动被低估? 从业者的劳动被如此轻视,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习惯性低估自己搞不懂的东西。Albert 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提到,人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会左右他们如何评价别人的工作。当他们认为某项工作“我自己好像也能做”的时候,马上就开始否定这项工作应得的报酬。他们不愿承认这些工作背后隐藏着复杂的专业技巧和经验累积,更不愿为之掏腰包。所以,从业者们常常陷入一种无言的困境:你的劳动成了随手送的“好意”,而你还得忍气吞声,咬牙接受。 “感情卡”的无耻代价 “老朋友了,帮个忙呗,免费啦,回头请你喝杯咖啡!”每次听到这种“刷感情卡”的话,有没有一种冲动,想把咖啡直接泼在对方脸上?George Homans(1961)的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提醒我们:关系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然而当这些“感情债”变成了理所应当的免费劳力,甚至演变为明目张胆的剥削,谁还敢提“公平”?每次让步,都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与尊严,而“朋友”们连一声“谢谢”都懒得说。这种失衡的关系,最终只会让从业者失去对自己劳动的掌控,成为“义务工人”的奴隶。 “请别践踏我们的职业尊严”尊重,不光是工作场合的基本要求,更是每个人应得的基本待遇。根据Abraham Maslow(1943)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尊重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而从业者,不仅需要金钱上的回报,更渴望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获得应有的尊重。但看看现实吧!你免费帮朋友设计个logo,他转身就说:“也就这样嘛。”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花了多少时间、牺牲了多少夜晚,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捡便宜”。醒醒吧,别让这些人继续踩在你付出的努力上面耀武扬威。创意和服务工作者的每一份劳动,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这不是你一杯廉价咖啡能换来的。 勇敢捍卫自己的价值 那些软磨硬泡的免费请求,一次次压榨着你的耐心,耗尽你的尊严。你有时真的会怀疑自己是否配得上被尊重。喊停吧,别再妥协!William Stanley Jevons(1871)提出的边际效用理论(Marginal Utility Theory)告诉我们服务的价值不该因“人情”而被贬低。说“不”是你对自己的尊重,是对行业秩序的维护。如果你继续让步,你的职业尊严将一点点被蚕食,最终无处可退。别让这些人用“感情”当作遮羞布,他们想要的是免费的创意点子和劳力,而不是你的友情。坚守底线,让他们为你的专业买单,而不是无耻地占你便宜。 不要放弃你的职业自豪感 无论你是设计师、摄影师、作家、音乐人,还是其他任何行业的创意工作者,记住:别让这些无耻的请求消磨掉你的职业自豪感。你的工作不只是你的生计,它更是一种社会贡献。面对那些装作无所谓的“亲友”,你有权说“不”,因为你的劳动值得被尊重,你的付出值得相应的回酬。你不是免费劳工,也不是随手可抛的工具。站稳脚跟,与同行们一起,为自己发声。只有当大家勇敢拒绝这些无耻的剥削,社会才能真正意识到创意和服务行业的价值。继续发声,为你的专业与尊严而战,让每一次劳动都得到应有的报酬。

企业心理学 | “免费”不是常态,而是变态 Read More »

律师信箱 | 禁制令 (Injunction)

专栏:律师信箱 作者:邝炯文律师 Jason Kong   禁制令是法庭授予的命令,是为了禁止一个人或公司的特定行为,例如禁止卖家出售屋子;或者是下令一个人或公司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例如,下令发展商拆除建筑物,因为建筑物影响了公共安全等。 法庭一旦授予了禁制令,这个禁制令就具有法律生效。被禁止的一方必须要遵守禁止令。譬如说,如果禁制令禁止丈夫见妻子,那么丈夫一定要遵守禁制令。如果违反了禁制令,去见和影响了妻子,丈夫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因为他违反了法庭的命令。 禁制令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永久禁制令 (“Perpetual Injunction”),强制性禁制令 (“Mandatory Injunction”),资产冻结禁制令 (“Mareva Injunction”),临时性禁制令 (“Interlocutory Injunction”) 等的禁制令。 临时性禁制令 在一个案件审判前,原告可以为了维持现状,向法庭申请临时性禁制令。申请者需要向法庭证明他有足够合理的理由申请禁制令。当然,另一方也有权力反对申请者的申请。法庭会根据双方的论点做出决定。一旦法庭做出了决定,另一方必须要遵守禁制令。 譬如说,原告可以向法庭申请禁制令,禁止被告在案件结束之前出售土地。如果法庭批准了禁制令,被告在案件结束之前将无法出售土地。这样的措施可以维持现状,因为如果被告在案件结束之前出售了土地,然后法庭最终裁定土地是属于原告的,原告的案件将变得毫无意义。   申请禁制令的条件 American Cyanamid Co. v Ethicon Ltd [1975] 1 All ER 504列下了法庭授予禁制令的条件。马来西亚的Keet Gerald Francis Noel John v Mohd Noor @ Harun bin Abdullah @ 2 Ors [1995] 1 CLJ 293 也采纳了American Cyanamid Co. 里的原则。因此,原告在申请中需要满足以下的标准:

律师信箱 | 禁制令 (Injunction) Read More »

律师信箱 | 法庭管辖权 (“Court’s Jurisdiction”)

专栏:律师信箱 作者:邝炯文律师 Jason Kong   法庭管辖权 (“Court’s Jurisdiction”) 在马来西亚有各种不一样的法庭。每一个法庭负责的案件也不一样。就连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法庭都不一样。除了专门针对特殊案件设立的法庭,譬如工业法庭 (“Industrial Court”),儿童法庭 (“Court for Children”),伊斯兰法庭 (“Syariah Court”)等等的法庭,法庭分为低等法院和上等法院。 低等法院 (“Lower Court“)分为推事庭 (“Magistrate Court”)和地方法院 (“Sessions Court”)。而上等法院 (“Superior Court”) 则包括高等法院 (“High Court”) ,上诉法院 (“Court of Appeal”) 和联邦法院 (“Federal Court”)。 至于一个案件应该从哪一个法庭开始审判,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是否法庭有没有权力给予刑罚。譬如说,如果今天被告犯了死刑罪,低等法院是不能够审判此案件。 民事诉讼 – 推事庭 推事庭主要分成两个级别。 一级推事庭的管辖权包括总额不超过十万令吉的民事诉讼案件。而二级推事庭的管辖权包括总额不超过一万令吉的债务案件。假设说今天原告想要让被告偿还五万令吉的债务,这一起民事诉讼就要让一级推事庭的法官审理。 刑事诉讼 – 推事庭 在刑事诉讼,推事庭也分成两个级别。 一级推事庭法官有权利审理最高刑罚不超过十年监禁的刑事罪,或者是涉及的刑罚仅为罚款而已。除此之外,一级推事庭也有权力审理抢劫 (刑事法典第392条文) 和夜间入屋盗窃(刑事法典第457条文) 的罪行。这两个罪行的最高刑罚是监禁14年,但是根据1948年初级法院法 (“Subordinate Courts Act 1948”) 第85条文,一级推事庭有权利审理这两个罪行。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根据1948年初级法院法第87(1)条文,虽然一级推事庭有管辖权审理刑事罪,但是,在刑罚时,一级推事庭只能够判被告不超过五年监禁,不超过一万令吉的罚款,不超过12次鞭打。也就是说,如果今天被告被控的罪行是抢劫,根据刑事法典,被告可以被判最高14年的监禁,但是如果推事庭审理这一个案件,推事庭的法官不能够判被告超过五年的监禁。

律师信箱 | 法庭管辖权 (“Court’s Jurisdiction”) Read More »

企业心理学 |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专栏:企业心理学 作者:赖芊翠 Cathryn Lai   为什么中小企业老板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许多中小企业老板在招聘过程中面临种种挑战。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是企业的核心,掌控一切;另一方面,时下求职者的心态和期待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心理差异常常导致招聘过程中的摩擦和误解。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一现象。 老板的心理:自我中心与控制欲 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从企业的创立阶段就开始亲力亲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对企业最了解,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最有发言权。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初期做出快速决策,但在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后,这种思维模式却可能成为瓶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自恋型领导Narcissistic Leadership Theory”理论来解释。自恋型领导者往往具有高度的自我优越感,渴望权力和控制。他们通常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具能力和智慧,因此不太容易信任他人,尤其是在决策权问题上更是如此。这种控制欲使得他们在招聘过程中倾向于寻找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员工,而不是愿意接受那些可能带来不同思维和创新的求职者。这种“完美主义”倾向不仅加大了招聘难度,还容易导致高潜力的求职者被拒之门外。 求职者的心态:自我价值与工作意义 时下的求职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工作的期待与以往有所不同。许多求职者不再仅仅把工作看作是生存的必需,而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工作的意义。他们渴望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而不仅仅是接受老板的指令去完成任务。 这种求职者心态的转变,可以通过“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来解释。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和行为受到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个基本心理需求的驱动。现代求职者更倾向于在工作中寻找这些内在需求的满足,他们希望在一个能够给予自由度和自主权的环境中工作,从而感到被尊重和重视。如果企业文化无法提供这种支持,求职者往往会感到失望,进而选择离开。 心理差异导致的摩擦 老板的控制欲与求职者的自我价值期待之间的冲突,往往导致了招聘过程中的摩擦。老板希望找到一个“听话且符合标准”的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而求职者则希望能够在一个尊重个人价值、给予成长空间的环境中工作。 这种心理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老板觉得没有求职者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求职者则觉得老板的要求和价值观无法吸引他们。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理论来解释。心理契约指的是雇主与雇员之间未明言但相互期待的责任和义务。老板可能期待员工完全服从,而员工则期待被赋予信任和发展机会。当这些隐性契约不一致时,双方都会感到不满和挫败。 企业心理学的启示: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从企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与沟通。老板需要认识到,现代管理需要更多地依赖团队合作(Teamwork)、委托(Delegation)和授权(Empowerment),而不是单纯的控制。他们可以通过改善沟通方式,倾听求职者的需求和期望,来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工作环境。 根据“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理论,领导者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和自主性,为员工提供支持和指导,而不是控制。这种领导风格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还能够吸引那些注重自我价值和成长的求职者。 同时,求职者也应当理解中小企业老板的心理,认识到他们对企业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通过更为开放的沟通,求职者可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期望,寻找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点。 总结来说,招聘过程中的心理博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当老板与求职者都能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时,才能在招聘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否则,这种期望上的不匹配只能建立“暂时性的雇佣关系”,从而引发无休止的招聘和留用挑战,甚至招聘落空。

企业心理学 |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Read More »

企业心理学 | 以人性冲破人格障碍

专栏:企业心理学 作者:赖芊翠 Cathryn Lai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令人感到困扰的人格特征。今年初以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女奥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的行为让很多人对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有了更深的了解。自恋型人格(NPD)的特征包括极度自我关注、自负、缺乏共情和持续需要赞美。这些人渴望他人的赞扬和尊重,但内心自尊却十分脆弱。女奥客的社会表现恰好符合了NPD的典型特征。 在职场中,这类人格特征也很常见。这些人不仅自恋,还可能伴随其他人格障碍,给团队带来困扰。最近在企业咨询中,我遇到一个案例。当事人被描述为:好胜、自负、不愿承担责任、经常提出不恰当的问题,总是试图在谈话中占上风。但需要他真正负责或表达观点时,却显得迟疑和唯唯诺诺,甚至认为没必要。 我打趣地说:“中药型人格啊,与他共事可以行气活血。” 打趣归打趣,虽然表现出NPD的特征,但人性是复杂的,综合描述、观察和分析显示,他更符合混合型人格障碍(Mixed Personality Disorder, MPD)。他表现出外在的自大和优越感,但内心却隐藏着深刻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在小团体中,他倾向于通过表现出色和掩饰内心不安来获取认可和赞扬。但当需要在更大的场合展示自己时,他却表现出缺乏信心,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不足,以免破坏他精心塑造的形象。 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他可能同时具备的几种人格障碍特征:自恋型(NPD)、回避型(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AvPD,对负面评价极为敏感,因此避免某些社交或职业活动)和不安全型自恋(Insecure Narcissism,表面上自负好胜,但内心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和批评)。他们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竞争心和补偿行为,努力在各种情境中脱颖而出,以此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和自卑感。这种自大和好胜实际上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不足感和低自尊的一种补偿机制。这些人格特质和行为往往受早期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样的人格特征和行为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带来多种挑战和机会。理解并有效应对这些复杂的人格特质对于团队的和谐和高效运作至关重要。他们通常驱动力强,追求成功和认可,会努力实现目标,善于推销自己,能够在需要吸引注意力和展示才能的场合中脱颖而出。他们享受优越感,积极寻求创新和改进方法,以保持领先地位。然而,他们也可能影响团队的合作精神。因为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贡献,可能忽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导致内部摩擦和不和谐。同时,他们对批评非常敏感,可能会过度反应甚至采取防御性姿态,这可能会阻碍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和改进。面对责任或挑战时,他们可能显得胆怯和推卸责任,降低团队的信任度,影响工作效率和结果。 一些名人被认为具有自恋、自负、好胜和不安等特质,例如,乔布斯(Steve Jobs)以创新精神和领导力闻名,但他的控制欲和自恋倾向广为人知;马斯克(Elon Musk)因巨大的创新力和工作驱动力而著称,但对批评的敏感反应也为人所见;特朗普(Donald Trump)以自信、好胜和自负著称,在商业和政治上取得成功,但也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些名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驱动力和自信,但他们的人格特质也带来了管理和人际关系上的挑战。 那么,若在团队中遇到这种人,该如何与他们和谐合作呢? 让他们在团队中展示贡献、专业能力和价值。 认可他们的成就,给予真诚的赞美和尊重。 与他们的沟通需清晰,直接表达期望和需求,避免模糊和绕圈子。 处理冲突时,保持冷静和专业,避免正面冲突和受对方情绪影响,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团队需建立支持网络,同事间保持良好关系,必要时寻求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 就以上的和谐合作策略,其实,不仅适用于面对混合型人格障碍,实际上,人性化的反馈和对策比标签式的分类更有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和背景,这些影响着他们的表现和与他人的互动方式。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是建立和谐合作关系的关键。通过尊重和有效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团队成员的多样性,推动共同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处理复杂的人格特征,也适用于日常的工作场景,帮助团队建立包容、成效和富有成长力的工作环境。

企业心理学 | 以人性冲破人格障碍 Read More »

海尔40年走向全球一流,2024年上榜凯度BrandZ百强

海尔连续第六年入选“2024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其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排名从2019年的第89名上升至第58名。海尔在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其持续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努力。海尔作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快速崛起的典型代表,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树立了榜样。 海尔在智慧住居赛道以卡萨帝和三翼鸟品牌打造高端生活方式和智慧生活全场景解决方案。 在产业互联网赛道,海尔打造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90多万家企业,服务超16万家企业。 海尔旗下盈康一生深度布局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及生物科技三大领域,为医院、高校、科研用户提供智慧实验室全场景解决方案。 海尔全球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 海尔持续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努力,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树立了榜样。 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快速崛起,展现出中国品牌的魅力和实力。 Revealed: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brands of 2024 (kantar.com)

海尔40年走向全球一流,2024年上榜凯度BrandZ百强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