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修

员工管理 | 职场竞争中的管理者焦虑:面对比自己强的下属

某位朋友最近辞职了。他在公司工作了长达8年时间,为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的客户资源,并且扩展了公司的业务到好几个亚洲国家。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收到了不少同行的挖角,但他仍然坚持留在了旧公司。最后,公司却认为他的业务能力太强,具有威胁性,于是在背后寻找了多种方法,试图找到他有可能违背公司利益的证据,以便让他无法在同行立足。 “你太强大了,连公司都觉得你有威胁性。”我对他说。 “这不应该是一件好事吗?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他苦笑着,夹杂着无奈。 我也曾经遇到过很多老板,宁可请一个经验少、但是服从性高的人,也不愿意聘请经验能力都很高的人,深怕自己“驾驭”不了能力比自己高的员工,而往往这些能力都是指“产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两方面。他们内心的真实害怕是:自己对行业不够了解,深怕被下属发现并觉得自己不够“厉害”,又担忧自己的业务能力不够强,担心下属会离开公司,另起炉灶,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但是管理层真正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和统筹能力。”我对他说,“事实上,当职位越高的时候,该岗位对技术的需求反而更小。老板和高管常常纠结着能力强的人不好管理,很多时候内心是担忧着自己能力无法凌驾在其下属之上。有的老板甚至疯狂地强逼自己学习一堆技术层面的事情。但是技术性的事情往往是最容易被取代和解决的,从而忽略了,其实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懂得规划和善于利用人际关系才是管理者的核心价值。” 在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都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尽可能表现出色,获取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回报。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一些工作能力和经验比自己强的下属时,他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权威被挑战,进而采取一些手段来控制和限制下属的发展。 威胁性 有些管理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会使用各种手段限制下属的发展,甚至对能力太强的下属采取打压和挑拨离间的策略。这种做法不仅会造成下属的不满和离职,也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因此,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聘用能力强的下属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应该尊重和支持下属的发展,共同实现公司的目标。 管理能力比自己强的下属 有些老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宁愿聘用经验少但服从性高的下属,也不愿意聘用经验能力都很高的人。这种做法反映了管理者的内心害怕和不自信,他们担心自己无法驾驭能力比自己高的下属,担心下属会另起炉灶,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宽广的格局和开放的思维,能够看到每个员工的潜力和价值,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实现公司的最大化价值。 管理层的格局观 管理层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还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和统筹能力。随着职位的升高,对技术的需求反而越来越小。因此,管理者应该注重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统筹能力,善于挖掘和利用员工的能力和价值,才能够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员工管理 | 职场竞争中的管理者焦虑:面对比自己强的下属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舒适圈

那天,要离职的一个员工问我,我要的团队是否都是要充满干劲,每天都把自己逼在边缘,非要逼自己跳出舒适圈才能成功? “不是我公司需要会跳出舒适圈的人,而是无论是什么公司,如果你要爬上某个位置都需要具备这能力呀,”我说。 但是跳出舒适圈,真的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别人每天需要打50通电话追业绩,你就比他多打5通电话… 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做自己不曾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突破自己的方式。 就如原本不喜欢社交,但是愿意打开心扉开始和不同的人交流,学会采纳和接受不同人的意见。 没有阅读习惯的,让自己每个月读一本书,每星期花时间做运动,这些通通都是触手可及的事情,“突破自己”真的没有想像中的难。 事实上,在职场里,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行动力超弱,要不然就是言行不一致的。 要很高的薪资,却不愿意付出多一点,深怕会“吃亏”给公司。 每天挂着“我要很成功”的旗帜,却不愿意承担风险,老是左算又算,说到底,也都是想要让自己选择一条舒服的道路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我发现那些愿意付出比普通人多一点点心思的人,就很厉害了,哪怕比人付出那百分之二十,就可以和普通人拉开差距。 所以有时侯要比别人优秀,真的没有那么难。 难,是难在,大部分人不愿承担“责任”,或对成功的渴望不大,但又偏偏却觉得自己“值得更好”,但是赋予他们机会发挥的时候,得到的往往都是“我再想一想‘’的回应,结果后来什么也都没做,然后只好默默仰望着别人的成功。 因为如果回答了“ok, i’ll do it”就意味着“我愿意承担相关的风险和责任”,我会想尽方法把任务完成。 “I”ll think about it”总比”I’ll do it”轻松得多吧? 那些“成功者”有那些不是“违背人性”的呢? 强逼自己早起床,强逼自己多做一点,多学一点,事实上,要成就一件事情,真的需要处在“不舒服”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偏偏现今社交媒体把成功展示得如此简单,“赚钱”的管道堪称出神入化。 兼职做“网卖”可以月入过万,直播陪聊也都可以月入好几千,让人不禁怀疑“我到底工作累得像狗酱”到底在干什么?不如轻轻松松做做兼职就好。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确实多了很多可以赚取金钱的管道,但是要建立一个长远和稳定性的收入来源,把根基先打稳,才是长远之计,除非你想要永远活在泡沫经济中。 是的,“成功”真的从来都不是你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真实世界里,成功的方程式 = 努力 × 坚持 × 机遇 × 贵人 × ….还有无数个因素。 但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往往就是从跳出舒适圈开始,没有之一。 成功不仅仅需要努力和坚持,还需要具备跳出舒适区的能力。很多人喊着要成功,但却不想付出多一点努力,深怕吃亏。然而,只有那些愿意付出多一点心思的人才能在职场上脱颖而出。对于那些想要成功的人来说,建立新的习惯,学会与人交流、阅读和运动,都是触手可及的方式来突破自己。成功的方程式并不是简单的努力和坚持,而是努力、坚持、机遇、贵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建立一个长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需要把根基先打稳,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地面对风险和责任。

员工管理 | 舒适圈 Read More »

关于企业下市(上)

企业通常在上市时会进行大肆宣传,但下市的消息却相对低调。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企业下市的原因和情况,以及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自愿下市。 下市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被证券交易所除牌,不再在公开市场交易。下市的种类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愿下市(Voluntary Delisting),第二类是强制下市 (Mandatory Delisting)。我们今天先谈谈自愿下市。 自愿下市是由上市公司自主决定的。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在没有监管机构干预的情况下,回购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股份,即私有化。企业自愿下市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公司可能觉得股价被低估或长期偏离了合理价位,认为内在价值高于市价。失去上市的价值后,大股东通常会在股价低迷时回购股权,实施私有化。 上市后,公司必须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如果业绩未达市场预期,投资者可能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为了维护股价稳定,大多数公司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敏感度过高时,为避免股价波动对公司造成损失,企业可能选择自愿下市。 有些公司可能渴望拥有更自主的决策权,不愿接受大众投资者的批准,因此选择私有化。私有化还意味着公司的主要决策权将重新分配给少数主要股东,提高决策效率。 此外,为了更专注于业务,实施中长期计划,如改革、内部整顿或架构调整,一些公司选择自愿下市。为避免计划导致股价波动,他们选择自愿下市,并专注于业务变革。同时,他们还能省下挂牌的费用,如行政费用、法律咨询费用,用于未来项目的资金支付。 有些公司也因市场不确定因素太高而选择自愿下市,特别是在发生不可控因素时,如政治不稳定、战争、疫情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自愿下市可能更有效地减少受大环境影响而导致的股价损失,之后可能再度上市。 虽然有人可能质疑这样的例子有多少,以及下市后再上市的企业是否能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但实际上,这并非绝对。 企业大亨丹斯里阿南达以私有化旗下公司而著称,这些公司往往以更高的估值再次回到市场。例如,他在2007年将明讯(MAXIS)母公司私有化,然后在2009年通过IPO将大马业务重新挂牌,筹得大约130亿令吉。 还有一些公司是因为被收购重组而自愿下市,其中康宁药剂(CARIN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在2020年被大马7-11控股(SEM)收购后,选择了下市。 现在我们先说到这里,下一期将继续讨论“强制下市”。

关于企业下市(上)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当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需要权衡时,如何选择?

当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需要权衡时,如何选择? 很多老板都会问,到底管理一家公司要有完整的制度比较好,还是实施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较好?想要实施Work From Home办公模式,但实际上又放心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何时该人性化?何时该制度化?这似乎都是老板们一直纠结的问题。那么,如何权衡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需要考虑到公司的不同阶段。在初创阶段,建立高效率的核心团队比任何事物都来得重要。过于繁琐的制度只会拖延效率,导致不必要的“官僚化”,而破坏整体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时候,公司需要更多的投资建立高效率的团队,并且让团队了解公司的愿景,适当给予薪酬激励。   当公司业务开始发展和进入稳定期的时候,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分工明确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无论是大公司或小公司,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确保大家的目标是对齐的,最后才可以共享成果。在这个阶段,公司需要更加注重制度化,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管理公司运营和员工行为。   当然,在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也需要有一个平衡点。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应该过于僵硬和刻板,应该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工作风格,以便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与此同时,管理者也需要注重人性化,关心员工的情感需求,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在实施Work From Home办公模式时,需要权衡员工工作效率和人性化管理的平衡。首先,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以便更好地管理员工的工作。同时,公司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工作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员工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最后,公司需要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和信任,让员工能够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总之,公司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来定夺。初创期的公司需要注重高效率和灵活性,而稳定期的公司则需要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无论什么阶段,公司文化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

员工管理 | 当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需要权衡时,如何选择? Read More »

企业方程式 | “大耳窿”VS 有牌借贷公司

相信大家的印象都还很深刻,在2020年3月18日落实第一次行动管控令(MCO)后,很多线上的“企业导师”都纷纷在网上分享现金流的重要性。   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面最大的迷思,就是太过于重视盈利,或只重视利润。实际上,净利只是损益表上的概念,“现金流”才是公司最重要的命脉。很多企业失败不是因为亏损而是缺乏现金,没有充分掌握现金流的状况而导致生意失败。   记得在MCO期间,政府为了协助企业界维持现金流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国家经济复苏计划,为人民提供迫切需要的财务援助,帮助缓解家庭、个人及企业的困境。   在企业经营领域,现金流的维持往往需要依赖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有统计数据显示,高达80%的中小型企业在财务运作中都需要依赖银行的资金支持。然而,银行在贷款审批方面一向保持高度谨慎,这使得许多企业难以获得必要的贷款支持,从而导致经营资金出现紧张,最终甚至倒闭。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对贷款审批的严谨态度实际上是为了降低不良贷款风险。银行作为商业机构,必然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风险。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采取更加慎重的贷款审批策略是合理的决策。   前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也因为意识到一些商家在这个艰难的时候,会在进行银行贷款时面对重重刁难,因此也通过媒体呼吁大家可以向有执照的贷款公司求援,缓解现金流严峻问题。   拥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在整体程序上,比起银行较简单、轻松和快速,但利息也相对偏高一些。正所谓“高风险高回报”(High risk high return),这些贷款公司是通过征收更高的利息来平衡这个借贷风险,所以有很多商家就以为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就等于高利贷。其实这误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大马,有牌借贷和无牌借贷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差。   大马人常把高利贷与有牌借贷公司混淆,他们都误以为有牌借贷公司都是一群“大耳窿”。其实有执照的借贷公司是受到1951年大马贷款人法令的条文所约束,实属合法。   让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参考,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和高利贷的区别:   第一:有牌借贷的利息是有上限的, 介于1%至1.5%月息,而年息则是12%至18%(抵押贷款:12%年息,无抵押:18%年息)。而高利贷的利息却远远超过。   第二:跟有牌公司进行借贷, 交易上是得到法律的保护。有执照贷款公司是不可以用无理的方式追讨债务,他们必须以最正确的途径索回欠款,所有的程序都是依法行事,可保障借贷者的安全。   以上两点就是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和“大耳窿”的最大差别。   向有执照的贷款公司申请借贷手续,比银行简易又快速且受到法律保障,让商家可以快速合法得到现金,解决商家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当然,有执照的贷款公司手续与银行相比是更简易,但还是不会比无执照的大耳窿更快速。   有执照的贷款公司的定位,就是介于银行和无执照高利贷之间的其中一个融资平台。   除了有执照的贷款公司以外,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也在2017年底推出了P2P融资平台执照。目前市场上拥有11家合法的P2P融资平台。   其实我国应该鼓励和推广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和P2P融资的合法性,让这类非银行类贷款企业百花齐放。这可避免企业家在向银行求助无门时可有更多选择,而不是被逼得直接去找上高利贷。   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企业都尽量使用自己的现金操作公司,却不太考虑向银行或有执照的贷款公司进行借贷。往往到了紧急关头,才低头向高利贷寻求协助,以得到最及时的资金。   在此叮咛企业家要看好本身的现金流,事先做好规划和贷款准备,制定一年所需的现金流报表以免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企业方程式 | “大耳窿”VS 有牌借贷公司 Read More »

超级AI主导世界的时代正在到来

继开发了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和人工智能预测蛋白折叠系统AlphaFold之后,谷歌旗下AI公司DeepMind日前又宣布创建了重磅编程机器人系统AlphaCode。DeepMind表示,AlphaCode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已经达到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水平。在与人类程序员的比赛中,AlphaCode的排名可以达到中等水平,跻身前54%之列,标志着人类向自主编码迈出重要一步。 据DeepMind官网介绍,AlphaCode是由谷歌在英国的AI部门发明的一种人工智能工具,该工具可以像真实参加竞赛的程序员一样,参加各大编程竞赛,并且还可以结合批判性思维、逻辑、算法、编码和自然语言理解的新问题来提供解决方案。 DeepMind首席研究科学家Oriol Vinyals表示,该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初步结果显示出创建一个解决编码程序挑战的自主系统的可能性。Vinyals表示,“在这一领域,目前只有人类可以做到。”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对AlphaCode在帮助程序员和非程序员编写代码、提高生产力或创造新的软件制作方式方面的潜力感到兴奋。” 上述报道如果属实,这是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到了这一步,在理论上意味着,机器人(AI)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它只要自己重新编程就可以了。相比过去能自动学习的AI,能自动编程的AI是一大进步,因为自主编程属于创造性的工作。能够创造过去没有的东西,这一点很关键,因为迄今只有人类具有这种创造性。 如果按这个趋势下去,AI和人类思维的边界在哪里?AI的创造与人类思维的创造有何不同?过去人们曾讨论过,AI再进步,也取代不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不过,如果人类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被越来越多的模型化、算法化,AI是否就能在创造上逼近人类?再加上AI的计算速度优势,会不会在未来世界里起到更大的作用,甚至主导世界的发展?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在理论上,上述问题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安邦创始人陈功认为,AI以后会逐步超越人类。所谓超越人类,首先是要证明AI能做什么?阿尔法狗就是一个证明,一旦证明了AI的能力比人类强,人类就崩溃了。过去人类是想象不到的,也根本不愿意相信。AI编程也一样,要证明编程是过去安排好的事儿,还是可以自主创造出来的。现在,AI能自主编辑的证明完成了,这意味着,对于AI而言,自主创造完全可以实现。跨过这一步,以后就是做多少、做多大的问题,可以是无边无际的。超级AI主导世界的时代正在到来。 今后的世界,将属于AI了。过去在科幻小说、影视里出现过的情景,今后完全有可能变成现实。比如,某个具有超强自主创造能力的AI,由于某种原因而脱离人类控制,结果变成了人类社会的破坏者甚至摧毁者,最后主导了整个世界。而可怜的人类只能在地下城堡里组织各种“反抗军”来维持残存的人类社会。 在AI能够自主创造之后,今后的世界将与过去有很大不同。AI可能跨过了一道人类过去无意中划下的“红线”。今后,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就是如何限制AI超越控制来制造风险。这可能是唯一必须由人类完成的工作!

超级AI主导世界的时代正在到来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企业的离职率那么高,该怎么办?

一家企业的员工离职率很高会导致公司的发展变的不稳定,因为人事经常的调动,会造成工作的效率会大大的减低,会对公司的运作和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一家企业的离职率会那么高呢? 我曾经听过一个这样的说法, 一个员工的在公司离职原因很多,其中只有两点最真实。 第一,老板没有提供稳定的薪资。 很多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尤其是新创公司都会喜欢夸张化,他们告诉员工自己的愿景有多么伟大。实际上,如果连最基本的薪资的付不起的话, 员工长期处于一种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工作,是不会有投入感的。因为脑袋里想的总是有没有其他side income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有精力和心思放在工作上。其实老板与员工各司其责是很重要的。老板的责任是要资源到公司,付得起该付的薪水,员工的职责是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如果薪水总是给得不到位,只能一味的利用公司得远景来留住人才,是很不实际的。 第二,公司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员工不受重视。 如果老板没有倾听员工的心声,让员工感到被重视,那么离职对于员工,就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这两点,还有一个是我在今年来从求职者身上听说过最多次的离职原因,也就是公司没有一个健康或完善的体制。如果一个员工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但是永远没有加班费。或者是工作岗位很模糊,自己包山包海,做了很多东西,但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导致员工KPI不达标。这些都会导致公司流失很多人才。而栽培一个人才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 当知道员工离职原因后,有几个方法是可以帮助老板留住好员工的。首先,老板要舍得给予员工良好的薪资待遇。薪资不是唯一留住员工的条件。但是,如果员工连一份合理的薪资也没有办法得到,那公司辞职率高,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老板应该根据工作职责给予相应的薪资。如果公司无法给予至少市场行情的90%以上,那公司也应该要懂得优化员工福利。例如医疗福利,提供伙食,甚至股份等等,才能留住一个好的员工。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with a team. 有舍才会有得,当老板愿意把更大的盈利与员工分享的时候,自己也会得到更多。 给予员工工作自由度也是其中一个留住好员工的方法。其实真正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管理的,只要在指示给得清晰的情况下,并且清楚的让员工知道你的期望是什么的就可以了。可以这样理解,给予自由,其实就是给予信任。老板要做的事情与其注重在管理员工,不然注重在如何授权员工。就是提供他们资源,建议,信任,自由度,那么自然而然离职率就不会太高了。 还有一个留住好员工的方法就是积极与员工互动并且支持他们。这些积极互动与支持的行为包括讨论公司职务,利用员工的自身优势,激励员工以及帮助设定目标。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赋予工作上的意义。以前工作只是为了养家,没有工作10年以上,是不会认真思考工作的意义。当然换句话说,现在的人不仅追求生活品质,甚至是精神上的意义。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员工只是为了钱替老板工作的话,那么他日他也会为了钱跳槽去别家公司。 最后,明确的沟通是所有留住人才的方法。在公司有新进展或者有任何计划时要告诉员工,因为他们会希望感受到自己是公司的一份子,让他们觉得有参与感,而且他们在未来的计划中可以发挥很大着作用。公司也可以考虑定期征求员工对各项计划的反馈和想法。他们在一开始参与的越多,他们就越会感到自身与项目的结果息息相关。这样可以慢慢的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其实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只有在把好的员工留下,才能逐渐强化公司自己的优势及竞争力,留住好的员工对自己,团队及企业都是好事。

员工管理 | 企业的离职率那么高,该怎么办? Read More »

企业方程式 | 政治稳定为马来西亚资本市场带来新机遇

政治稳定为马来西亚资本市场带来新机遇 马来西亚近年来政治不稳定,频繁更换首相,导致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可能会选择退缩,外国投资者也会减少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影响市场活力和本地商家的利润。但随着由安华担任首相的新政府的成立,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开始稳定,这将有助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并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市场。 政府也将继续实施吸引外国投资和支持本地企业的政策,以提高马来西亚的竞争力。在第二次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采取了许多利好资本市场的政策,例如上市公司的税务减免和双类股上市模式等。政府的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加强市场的资本运作,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遇。 其中一个政策是推出“同股不同权”模式,允许上市企业的股票结构中存在不同投票权的股份,保护公司的创始人及重要股东的权益。通过“同股不同权”,公司创始人可以通过拥有特殊的股份来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这些股份通常享有多倍于普通股份的投票权,使得创始人可以在公司重大事项上拥有决定权。这可以解决资金与控制权难以兼顾的问题,鼓励更多本地企业家往上市之路发展。 政府还将加强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TRX)作为大马国际金融枢纽,以吸引全球金融业来马投资。同时,政府也将加强柔佛依斯干达的发展,设立金融特别区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国际投资者及熟练员工留在马来西亚。 这些举措无疑是一支对资本市场的强心针,加强了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政治稳定为马来西亚资本市场带来新机遇,让投资者对马来西亚市场的未来有更多信心。 在刚过的三月底,首相也公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好消息。证监会和大马交易所将联手推出LEAP转板框架,帮助在LEAP板块上市的企业,无缝转到创业板上市。这个转板机制的发布为商家提供了方向和更加清晰的前景,让他们不再需要在摸索和猜测中浪费时间和精力。政府宣布的种种利好政策都在大大鼓励企业家往上市之路发展,同时也在推动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政治稳定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政府的努力和政策措施将有助于稳定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市场。此外,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新的上市模式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遇。同时,政府也将加强马来西亚的国际金融地位和支持本地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这些努力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同时,企业家也应该抓住政府提供的机遇,积极拓展业务,提高竞争力,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企业方程式 | 政治稳定为马来西亚资本市场带来新机遇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雇主品牌对于人才招聘的重要性

近年来,企业雇主开始注重雇主形象。很多以前觉得这方面一点都不重要的雇主开始因为面对请不到人,而逐渐认真看待此事。 事实上,LinkedIn 的一项调查发现,75% 的求职者现在在申请工作之前会考虑雇主的品牌。因此,随著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根据组织的愿景、文化和价值观投资提升雇主品牌。全球 72% 的招聘专业人士坚信雇主品牌对招聘有著强大的影响,对他们的企业成功有著更深远的影响。 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是你选人,人选你的状况,不是你付得起薪水,别人就帮你打工,即便请到人,留住人又是另个课题。在这时代,不管是个人品牌,企业品牌都要善于经营,不然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局面就有点迟了。让我们来聊聊“雇主品牌对于人才招聘的重要性”。 什么是Employer Branding? 雇主品牌描述了雇主作为企业工作环境的声誉及企业文化与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品牌最大的区别是,企业品牌是为了吸引客户,进而买单。而雇主品牌是为了吸引员工,进而成功招聘对的人才The right talent。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企业为了推广产品,在营销方面会把产品优点放大让客户买单。同样的,今天公司为了吸引对的人才,在品牌招聘方面会把企业文化以及优点放大,进而员工加入你的公司。其实做好雇主品牌非一定要拥有非常好看的公司环境才可以,企业文化也很重要。所以,在塑造雇主品牌的时候,可以考虑打造好一个公司文化,比方说同事之间的相处或者老板的领导方式,利用公司文化吸引对的人才。 一个好的雇主品牌具体的影响力到底在哪里?一个好的雇主品牌最大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获得大量的简历而已。甚至,一个好的雇主品牌会在人才收到Offer的时候,影响他们的选择进入你的公司。 那么,要怎么推广雇主品牌呢?查尔斯·辛克莱 (Charles Sinclair) 在福布斯提到他们如何通过”Oddmodel” 推广雇主品牌。”Odd Model”的雇主品牌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reason of being 存在的意义、cultural pillars 企业文化支柱、cultural activities 企业文化活动和 communication 传播。 首先,存在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就是企业的信念,又或者说雇主的信念是什么?雇主必须告诉大众自家企业的信念,让大众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为企业塑造形象的第一步。 其次,企业文化支柱。如何通过企业文化达到这个存在的意义。例如Facebook,他们的文化支柱包括建立社会价值和关注影响力。从而达到他们的存在的意义那就是“赋予人们分享的力量,让世界更加开放和互联。找到企业存在的意义与文化之主,就可以从中找到雇主的企业价值 (EVP)。 接下来是企业文化活动。雇主可以通过企业价值为公司进行相应的活动来塑造正面形象。进而推广雇主品牌。最后一个是传播和媒体。这就是最重要的。通过适合的社交媒体以及方式去推广和树立公司的品牌。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宣传公司的文化以及活动,让更多求职者在做功课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了解你的公司,进而吸纳你的企业最想要的人才。 总结来说,除了做好企业品牌,雇主品牌是雇主必须兼顾的。如果企业品牌做得好,但是雇主本身有负面评价的话,也是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好的雇主品牌会对招聘有著强大的影响,也对他们的企业本身带来更大的成功。

员工管理 | 雇主品牌对于人才招聘的重要性 Read More »

日本百年企业的特质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面对竞争能够长久存活下去进而成为“百年老店”,都是梦寐以求的目标,中国企业中,阿里巴巴、联想的创始人都曾表达了这种愿望。然而这并非易事,企业的成功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也依赖于外部的环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走入末路,更别说坚持百年。 据统计,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7-8年,中国中小企业更是仅有3-4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2年相比,相距甚远。至于百年以上企业,有说法称中国共有七十多家。但初步梳理后,有据可查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有6家:六必居(诞生于1538年)、陈李济(1600)、张小泉(1663)、同仁堂(1669)、王老吉(1828)、全聚德(1864),超过100年的有吴裕泰(1887)、张裕(1892)以及青岛啤酒(1903),加起来一共才10家,超过20都很难,达到70家以上存疑。即使是真实的,这个数字在全球范围内也微不足道。 根据日经BP咨询的统计,在全球百年企业数量排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日本(33076家),第二名是美国(19497家),其他排名靠前的有瑞典(13997家)、德国(4947家)和英国(1861家)。这其中,日美优势明显,很多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两国远离战乱的缘故。日本是个岛国,没有受到过外来侵略,并且内乱也非常少。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百年企业数量排名第二,也是因美国社会稳定,自美国独立后,美国本土只发生过一次破坏严重的内战。相对于战乱频繁的欧洲,美国企业躲过了让很多企业面临灭顶之灾的一战及二战。 上述看法只讲了一部分道理。也要看到,日本是一个频繁发生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国家,企业长久地存续,自然环境的严峻不亚于战争。有研究机构统计,日本百年以上企业中,超过1000年历史的企业有21家,超过500年的有147家,超过300年的有1938家,200年以上的企业有3146家。长周期的历史进程中,从日本国内的情况看,经历的战乱只多不少。对于日本百年企业“扎堆”的原因,因此不能泛泛而谈。 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客观可信的分析,其中揭示的一些内在因素值得思考。如韩国银行2008年发表报告书称,日本企业能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重视本业; 2)诚信经营; 3)透彻的匠人精神; 4)超越血缘关系选择继承人; 5)保守的企业经营作风。 这几点原因,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   有观察指出,日本长寿企业的总裁往往都是非常坚实、非常质朴、非常认真的人,即使在泡沫经济时期,他们也能够做到坚守本业,不会随意涉足一些与自己公司本业无关的领域,这既提高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赢得了社会的信赖。此外,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根源,也是企业经营的指南。帝国数据银行曾邀请814家日本百年企业,用一个字表达最重视的经营理念,其中排名第一的是197家企业选择的“信”,68家企业选择的“诚”,位列第二,其后分别是“继”、“心”、“真”等字。诚信经营确保企业获得顾客认同、供应商支持和社会信任,最终与利益相关者形成良好关系,这也是日本企业的长寿之道。 日本企业中崇尚的“工匠精神”也确实功不可没。“匠”,日语中为“Takumi”,意为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以极致的工艺打造器物。日本的“工匠精神”闻名世界,不论是多细微多简单的工作,“工匠们”都会花费巨大的心血与时间去研究打磨,经过不断的重复与摸索,一项工作做到近乎完美的极致,日本知名的寿司大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充分彰显。而对于企业来说,一代又一代专注于一个领域深耕,也能够做出精品,借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寿命”得以延长。 在企业传承方面,日本有独到之处。日本的家族企业超过99%,世界最古老企业的前10名中,有9家来自日本,而且几乎全都是家族公司。日本企业能相对顺利地实现代际继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接班人才的选择不拘一格。日本的家族企业继承更注重“家族”的延续,而非狭隘的“血缘”继承。日本的家族企业并不一定让儿子继承,尤其是在从创始人传至第二代的时候往往更为注重“立贤”,而非“立亲”。为了解决“亲”的问题,日本的创业者甚至会采取直接收养养子或纳为女婿后再让其改姓收为养子的方式处理,典型的案例就是松下和丰田汽车。这种做法使得企业的继承人都相对优秀,虽然很多知名家族现在的家长与最早的祖先其实没有血缘关系,但企业的血脉却得以经久传承。   不冒险经营,不冒险发展,把生存、稳定放在首位,只赚能稳赚的小钱,不赚有风险的大钱,这也可能是企业长寿的关键。 日本长寿企业研究专家、日本经济大学经营学院院长后藤俊夫曾指出,日本的长寿企业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有非常大的事业发展机会,但是为了安全考虑,可能会有意识地规避掉这些大好机会。企业从长寿出发,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为目的,拒绝短期的急速增长。因为短期内飞速发展,缺乏韧性和持续力。也就是不要超过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过分地扩大自己的经营,后藤俊夫将此形容为“身高经营”。近几年中国一些企业因为激进式经营“栽跟头”甚至“摔得半死”的案例不在少数,不窝囊却可能死得也很壮烈,日本这些百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值得中国企业好好学习。 不可否认,日本百年企业具有的特质,同时可能伴生一些对企业乃至整体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高度稳定也意味着创新求变、应变的能力和意愿不足,在日本一些客户需求波动较大、变革较快的行业中,就很难产生长寿企业。还有人评价,日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你不可能创业,整个社会没有给创新、创业留下任何缝隙。长寿企业的广泛存在所塑造的氛围,及其对后续发展空间的挤压,也可能与此不无关系。但是必须承认,这些百年老店对于日本来说,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社会财富,也是日本近代经济高速发展最终迈入发达经济体之列的重要推动力。 ###   ###   ### 安邦(ANBOUND)是一家跨国独立智库,专注于公共政策研究,涵盖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城市和社会发展、产业问题和宏观经济,并在政策解决方案和风险分析领域享有专业声誉。 安邦马来西亚研究中心注册于2012年,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提供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解决方案相关的咨询服务。 如有任何反馈,请联系:malaysia@anbound.com    

日本百年企业的特质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