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修

员工管理 | 如何面对员工的离职

在任何一家公司,无论是大型企业或者是中小型企业都好,都会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员工离职。如果今天,公司已经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做好了,而最终员工还是决定要离开。身为主管或者是老板的你,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离职是最能看清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修养的一件事。员工离职,对于很多中小型企老板来说,或多或少可能造成一些伤害。特别是一些老板一直以来觉得他们用心栽培员工,又或是第一次面对员工离职的老板。所以,有时候员工离职,却是一件可以看清楚一个人真正的能力的时候,也可以看出一个老板的修养。 其实离职对于老板或者是主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从员工的角度了解公司的不足,从而做出反思,那公司的制度也会随之越来越好。 当员工离职的时候,老板或主管可以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Exit Interview)。 什么是离职面谈?离职面谈是指员工即将离开公司的时候,公司与员工进行一个面对面的谈话。真正有效的离职面谈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采取哪些措施来挽留即将离职的员工。并且可以诚实地告诉主管真正离职原因。对于员工而言,离职面谈是他们与公司进行的最后一次深度对话互动之一。离职面谈可以帮助工作关系以良好的方式结束。他们可能提出很多的意见,有些可能是好的,有些可能是不好的。无论如何,他们的回馈对于公司而言,都是进步的机会。 这边有一些离职面谈的技巧,离职面谈首要核心就是“问对的问题Ask the Right Questions” 老板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问卷让要离职的员工先填写,因为有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的时候,可能一时之间会不知道怎么回答,而问卷的方式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好好思考问题,再作答。 记得在进行离职面谈的时候,不要反驳员工的话,因为没有员工会愿意在离职谈话的时候说出真心话了。在对的时候,选择聆听比责骂更重要。完成离职面谈之后,公司也可以为员工做一个送别派对Farewell Party,好好祝福他。一个员工的离开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失去反而获得更多。 关于离职,除了老板之外,员工要离开公司的时候,也不要突然丢了一个辞职信就立马走人。学习好好说再见,以后好相见是很重要的。也千万别因为一时意气用事,在社交媒体留下恶评,甚至是面试的时候说前老板的坏话。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是愿意请一个会说前公司坏话的员工的。其实做猎头久了,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你会发现,哪怕你多不喜欢这家企业,这家企业还是会招到人,所以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观点看待自己的前公司。 如果你想辞职了,就在离职面谈的时候告诉老板就好了。在社交平台发飙是没有办法让你解决事情的,只会让人觉得你很不成熟而已。那么,如果公司亏待你例如拖欠薪资,身为员工的你,应该行使法律手段获得应有的权利。我听过很多员工离职时,老板是如何不合理地对待他们。例如逼迫员工签署限制协议。也就是离职后不可以从事相同职业。这是不合理的,也是犯法的。 我也常常听过很多老板,在看到以往的员工在别的领域做的特别好的时候,心里不是什么的滋味。总是觉得,别人总是欠自己什么的。其实提拔员工,培养员工本来就是身为老板的责任之一,与其憋在心里不舒服,不如大大方方的祝福对方,说不定将来还有合作的空间呢?所以离职其实也可以看得出一个老板的修养。 世界上没有一家完美的企业,也没有一个完美的员工,只有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而已。实在没有必要对彼此留下伤害。所以当员工要离职,老板可以好好地与员工谈谈,了解他们的心声。身为员工也要好好跟老板说再见,serve完notice period再离开。让双方好聚好散,没有必要因为离职切断了彼此的后路。

员工管理 | 如何面对员工的离职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高管VS企业家

“如果你被赋予相对的资金和资源,去管理一家公司,你会选择重返职场当一名高管吗?”朋友问。 经营一家企业的艰辛,往往源自于资金短缺的担心和人才管理的问题,哪怕你再有能力,资金不足,公司没有进展,人才还是会离你而去,公司也都无法经营。 2015年,从中国回归马来西亚,一切归零,我重返职场。 当中也有无数个可以让我华丽转身的机会,有的公司甚至可以提供我丰厚的薪资去管理特定的项目。 我接受的话,我无需再担心“我下个月会够钱付我所有账单吗”,我也无需担心“万一生意失败怎么办”的问题,因为到了月尾,薪水会准时进账。 进入大企业还可以轻易地得到资源和人脉,这些都是小企业和初创公司望尘莫及的,毕竟大公司的头衔可以是一把让人轻易打开资源和机会的万能钥匙。 结果我选择了最困难的道路,重新创业。 这些年我也反复在思考,我为什么会选择一个高风险的道路? 更何况在如今这个被资本主义操控的世界,足够的资金比任何的东西都来得重要,为何不选择更轻易的道路去达到“建立自己事业”的目的? 打工也好,创业也好,只要是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 因为不管是什么选项,都是依据最终的个人需求和风险承担的能力。 当个人需求是“金钱或自身利益”大于一切的时候,选择高佣金高回报的行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无需担心公司会不会倒闭,因为你是靠人脉赚钱。当中的风险也不会比创业高,毕竟东家不打,打西家。 当个人需求是“权力大于金钱”的时候,而你又不想承受过多的“风险”,爬上大企业的高管位置可以满足你个人的操控欲,让你体会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美好之余,公司资源还可以随你使用。 至于什么原因促使我走上“风险高”,努力随时会化为乌有的道路呢? 我想, 当你的事业是建立于你热爱的事物上, 当你想要有“绝对的话语权”,不想被太多的条例约束, 当你想要创造更多自身和社会价值, 以上所说的风险,是我愿意承担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高,无法接受结果会是一无所有的人,真的不要走上创业这条路,因为中年以后的创业失败,往后的机遇可能不会比一路在企业打拼到高管位置的企业精英多。 我想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之所以得到敬佩, 也许是源自与那“孤注一掷”的勇气, 那竭尽所能的精神, 还有那种先照顾好全体利益,才看自身利益的态度吧。 而这些,也刚好是我也向往的事物而已。

员工管理 | 高管VS企业家 Read More »

全球进入能源大重置阶段

随着俄乌危机升级,除了引发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外,还引发了全球能源产业和市场的深层变局。通过跟踪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变化之后,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全球能源产业正在进行一场“大重置”。 所谓大重置,是指在俄乌地缘政治危机刺激之下,引发全球能源生产、交易、运输、消费、投资及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进行的重大调整,这种系统调整改变了过去全球能源领域既定的发展趋势,将带来全球能源产业和能源市场的重构。 在历史上,能源市场受到地缘政治事件冲击并不少见。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两次能源危机,1999年的北约攻击南斯拉夫,2001的“9•11”恐怖袭击事件,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升级……每一次事件都会对国际能源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不过,并非每一次冲击都能导致全球能源市场的大重置。 此次危机的特殊之处在于,作为危机当事方之一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由于此次危机引发了俄罗斯与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对峙,巨大的地缘政治风险驱使全球性的能源产业重置。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该国石油及天然气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二位,同时是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石油及天然气出口量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占比达到25%左右。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每天出口大约400万至500万桶原油,以及200万至300万桶成品油。 2021年俄罗斯原油产量约为5.2亿吨,排名世界第三,位居美国、沙特之后;天然气产量为761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8%左右。2021年,俄罗斯出口石油约2.3亿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天然气出口约2000亿立方米,世界第一。欧洲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在俄罗斯总出口的占比分别达50%和78%。 毫无疑问,俄乌危机已经重创了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的多方面制裁以及俄罗斯实行的反制裁,将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陷入持久的大倒退。目前,美欧对俄制裁中,暂时未包括对欧美有重大利益关系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也为俄罗斯保留了少有的“输血”管道。不过,这条管道十分脆弱,一旦美欧决定加大制裁俄罗斯、准备断掉其重要的经济来源,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输出将会停止。这种极端情况如果出现,将使得世界能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以欧洲的天然气为例,英国石油(BP)的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为5411亿立方米(过去五年均值5478亿立方米),从俄罗斯进口量为1849亿立方米(占欧洲消费量的34.2%),其中管道天然气1677亿立方米。如果在极端情况下,俄罗斯彻底对欧洲天然气断供,则意味着欧洲需要找到1849亿立方米的替代天然气。 欧洲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输出已经保持警惕,并着手进行调整,而这将影响到全球能源供需体系。国际能源署(IEA)3月3日称:“没有人再有任何幻想。欧洲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为明年冬天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面临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IEA估计,通过转向其他天然气供应商和使用其他能源,欧盟可以在一年内将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在管道气方面,阿塞拜疆和北非的管道气供应量还有提升的空间。液化天然气方面,美国将是最大的增量来源。此外,欧洲还需要同亚洲国家争夺由卡塔尔和澳大利亚提供的LNG合同。欧洲要增加LNG进口,就需要付出比管道气更高昂的成本,同时像德国这样缺少接收终端的国家还面临着送气和储气能力的考验。 虽然大范围禁止俄罗斯原油出口的措施尚未颁布,欧美工业界已经开始“自我强化”:炼油厂开始避开俄罗斯石油,银行则拒绝为俄罗斯大宗商品的运输提供资金。这在全球原油贸易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3月1日的俄罗斯乌拉尔石油已经较布伦特原油贴水超过18美元。市场估计,截止3月2日,受影响的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已经达到300万桶/日。非俄罗斯的原油也被卷入了这场动荡中。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买家正在回避由里海管道(CPC)输送的原油,因为该管道输送的原油可能与俄罗斯原油混在一起,并且里海管道的终端是位于黑海的俄罗斯港口。里海管道每天从哈萨克斯坦输送超过100万桶原油,相当于世界供应量的1%以上。市场预计,在上述背景下,俄罗斯可能将被迫部分减产。 能源大重置还会影响各国对传统能源及核能的政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俄乌危机升级,国际油气、煤炭价格飙升,核电正重回各国政府的视野。今年2月1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大规模重振核电计划,法国将建造至少6座新的核反应堆,并研究再建8座反应堆的可能性。2月16日,哈萨克斯坦能源部表示,在预计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建设核电站是最具前景的解决办法。菲律宾也加入了“拥抱核电”的国家行列,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日前的一份行政命令中提及,“考虑到需求和天然气资源预计枯竭的趋势,核电将在满足(能源)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月3日,芬兰公用事业公司 FORTUM 向政府申请,希望将已使用40余年的 LOVIISA 核电站寿命延长至2050年。此前,该核电站应于2030年关闭。3月2日,德国经济部长ROBERT HABECK透露,德国正在权衡是否延长其剩余核电站的寿命,作为在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不确定情况下保障该国能源供应的一种方式。德国曾计划在2022年底前关闭其核电站。此外,印度、南非等国同样计划大幅扩建核电。 煤炭也纳入了能源重置的范围。在压力之下,德国在退煤政策上出现了松动。德国经济研究所最近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将因气候保护原因而被封存的煤炭发电厂再次开启投入使用。按照德国的计划,2038年前将关闭所有煤电厂,2050年前将放弃使用天然气。但在地缘政治危机带来的能源危机现实下,这些很绿色、很环保的计划,将受到不小的影响。此外,欧洲其他国家也可能重启或加大煤炭应用。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到,因为地缘政治危机而加大的能源危机,正在推动多国重新启动核电、煤电应用,此外还可能刺激其他绿色能源以及节能应用。一个能源再重置的巨大转换过程已经在全世界展开,不仅体现在能源市场上,在法律上、产业计划上、基金投资上、政府能源政策上、金融保险上,都将因为能源重置而产生变动。

全球进入能源大重置阶段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管理者如何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

在我从事招聘的行业里,从国际公司到中小型企业,不时发现老板与主管总是会抱怨这个员工不能做事,那个员工不行。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人才问题都是来自于沟通能力上的问题呢?沟通有问题,导致大家的工作期望都无法达到一致,那工作起来怎么可以畅顺呢? 何谓沟通?沟通就是佈置工作裡最重要的前期工作,它的⽬的是有效准确地传达信息所在,从⽽建立共识。 换句话说,沟通也就是员工与雇主之间互相交换意见,了解全面的信息,并且以此得出统一的结果。这样有效率的沟通才能真正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达到雇主的预期期望。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3个可以帮助主管或员工提升沟通能力的技巧。 第一,公司可以鼓吹反馈文化Feedback Culture,并且给予员工谈话的空间,建立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根据许多网站与研究表明,许多员工是希望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反馈。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同事或上司都不愿意给予积极的建设,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在工作中毫无参与感,久而久之,公司的氛围就会变得很僵硬,完全没有凝聚力,大家也就会开始渐渐变得沉默不语。其实公司可以开始鼓吹反馈文化。这个文化可以先从高层开始。当员工提出优秀的建议,应该给予赞赏并且鼓励。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聆听者,而不是一味的给予命令,而现实工作中,凭借一个人的意见,能顺利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少。 第二,学习和用心聆听员工的想法和建议。我目前的团队接近20人,无论时间多忙,我都会在每个星期抽空花3到5个小时的时间和我的团队进行个别对话,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度和他们所面对工作困难等等, 看看我能不能提供更好的资源让他们解决他们工作遇到的挑战。同时,我也会聆听他们对公司的看法。我个人觉得,一个上司或老板有如果有用心的沟通,员工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一个真正优秀的老板或上司,不是眼高于顶,而是懂得尊重他人的想法,接纳别人的意见,因为要明白,要达到工作上的顺利,是要依靠团队的支撑,而不是凭借一个人的意见。另外,迈入新时代,旧时的‘指令式’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再有效的管理人才。所以,如果管理者要和员工有效地进行沟通,应该学会多聆听员工的想法和建议。 第三,管理者需要引导下属有提问力,就是懂得提出好问题,以更好地了解雇主的想法,从而让工作进行得更顺利。下属可以依据著名的5W原则对雇主进行提问问题,这五个分别是 Why, What, Who, Where 和 When。 比方说, 当上司要你做出一份报告的时候,你可以根据5W原则对上司发问问题,把所有的得到的资讯整理好之后,立刻复述一遍给你的上司。这么做不但可以确认自己所听到的与上司想法一致,更重要的是达到一致的预期结果,大大减少沟通上的失误。管理者其实可以尝试放下姿态,尝试成为聆听着,然后引导员工发挥潜能,这样才能让公司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而来说,要减少工作上的摩擦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除了可以鼓吹反馈文化之外,管理者必须学习和用心聆听员工的想法和建议。除此之外,员工也要适时的提出好问题,达到与上司一致的预期结果。这样一来,管理者就能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在工作上相处得更加愉快。

员工管理 | 管理者如何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 Read More »

欧洲的长期前景极为暗淡

正在进行的乌克兰战争,除了战争的直接参与方——俄罗斯与乌克兰之外,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是谁?答案是欧洲。 虽然乌克兰战争激活了“脑死亡”的北约、凝聚了北约,大大加强了北约的武装和战备,但是,长期来看,这场战争对欧洲并非好事。作为战争的发生地,欧洲已经被深深地卷入战争之中,欧洲各国的经济、社会、安全都将受到战争的剧烈冲击。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乌克兰战争的冲击下,欧洲的长期前景极为暗淡。 从地理和历史来看,现代工业文明的诞生地欧洲,似乎一直都是矛盾丛生之地。欧洲是面积最小的一块大陆,甚至可以说它不是大陆——它只是与亚洲连接的一块次大陆。整个欧洲(不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只有550万平方公里,小于巴西2/3的国土,比中国或美国的一半面积略多。美国历史学者托尼·朱特曾表示,就内部差异和鲜明的对比而言,欧洲是独特的。它包括44个国家(西方国家认为有46个),其中大多数国家包含着各有自己语言的州(邦)和民族;有许多国家虽然无州(邦),却合并了其他民族和语言;所有的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和叠合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记忆。 这样一个地理上复杂、历史与文化多元的欧洲,其发展也充满了争斗与矛盾。从历史来看,欧洲大陆可能是发生各种战争最多的大陆(包括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战争)。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很可能仍然发源于欧洲。现在正在进行的乌克兰战争,虽然交战双方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但实际上早已跨越了国界,演变为一场类似代理人战争的“准世界大战”。 任何战争都有结束的一天,乌克兰方面希望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俄罗斯方面则认为战争可能会持续一年;对乌克兰战争比较悲观的美国学者估计,战争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的夏季。但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即使是战争在明年结束,欧洲也不会立刻从战争阴影中走出来,重归繁荣之路,而很有可能处于长期暗淡的前景之中。 为什么对欧洲的未来如此悲观? 首先,当然是乌克兰战争及未来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乌克兰战争现在的基本格局是北约加上乌克兰对垒俄罗斯,由于俄乌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生命、政治和经济代价,而且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斗争,这基本上是血海深仇了。俄罗斯只要不被完全打败,它很可能要通过占领乌克兰的领土或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永久保证来建立战略缓冲区。美国和北约不会为了乌克兰而下场与俄罗斯直接发生战争,但基于地缘政治利益和价值观,西方不会放弃与俄罗斯的敌对行动。这种基本格局将会成为长期笼罩在欧洲上空的阴影。 其次,地缘政治危机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加剧欧洲国家的通胀,将对欧洲经济造成巨大的拖累。今年7月26日,欧盟宣布了一项天然气协议,旨在显示成员国对俄罗斯的持续决心。根据协议,欧盟国家将在今年8月至明年3月期间把天然气用量减少15%,以显示欧盟的团结,并限制俄罗斯将欧洲能源供应武器化的能力,以此来帮助欧洲应对冬季出现能源危机。然而,在真实的能源危机面前,欧洲将以何种代价来熬过这场“能源战争”还是未知数。目前,德国的能源价格已经飙升至原来的3倍。随着通货膨胀加剧、能源危机升级以及经济衰退的威胁日益增大,欧洲各国对这场冲突的社会经济后果及其地缘政治连锁反应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歧。 第三,乌克兰战争加剧了新老欧洲的分裂,还使欧洲内部出现了更多的裂痕。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纳塔莉·托奇撰文指出,俄乌冲突,加上能源危机,给了欧洲民粹主义者一个再次崛起的绝佳机会。这不仅危及欧洲团结,而且危及整个欧盟的存在。令西方担忧的是,欧洲旧的地缘政治裂痕重现。一方面是欧洲大陆东西部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与乌克兰接壤的国家,如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呼吁通过制裁和对乌克兰提供强有力军事支持来伸张正义。而西欧国家,例如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则倾向于同俄罗斯妥协。随着能源和经济危机加剧,那些远离前线的国家更有可能推动以谈判来结束“战争”。另一方面是贯穿欧洲大陆的南北分歧。这种分歧在10年前的主权债务危机期间几乎让欧元区四分五裂。随着近期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甚至滞胀,欧盟北部成员国与南部成员国之间(尤其是德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分歧也在加大。 展望未来,不难发现,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与经济围剿,将会成为欧洲发展的长期拖累。一个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的欧洲,会有多少精力发展经济?会有多少闲情逸致发展文化和艺术?浓厚的地缘政治环境,会对资本有多大的吸引力?在未来的长期战略对峙中,俄罗斯当然会被“去国家化”,不过,俄罗斯也可以拿乌克兰作为杠杆,持续拽住欧洲,让欧洲持续处于战争的阴影之下。以俄罗斯与北约和美国的矛盾之深,即使今后在乌克兰问题上以某种利益平衡达成让步协议,双方的地缘政治仇视和敌意,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由此看来,欧洲的长期前景将十分暗淡,一个被战争阴影所拖累的欧洲,将会陷入长期虚弱之中。这是欧洲的悲剧所在,也是被疯狂的地缘政治所主导的世界的至暗时刻所在。  

欧洲的长期前景极为暗淡 Read More »

企业方程式 | 上市解决企业传承问题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都在为打造自己的企业王国而不懈努力。然而,当年纪渐长时,却发现没有一个接班人,子女也没有意愿接手生意。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许多企业都在面临传承难题,即下一代不愿意接手父辈的事业。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那是我认识的一对杰出的企业家夫妇,他们在印刷行业打拼多年。日复一日,时光匆匆而过,不知不觉他们已年近古稀,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已下定决心在国外闯荡谋生,没有意愿回来接手老字号企业。这个情况很普遍,但是却令人深感惋惜。我们可以预见这个企业的未来将面临关闭或者被卖掉。实际上,这对夫妇朋友找到我是希望我能替他们寻找买家,他们准备卖掉自己的生意,这是他们选择的退场机制。 如果找不到适合的买家收购他们的生意,那么这对夫妇朋友即将面临的将只有关门大吉。 这种情况令人非常遗憾,他们一辈子都在为打造自己的企业王国而努力,却无法将其传承给下一代,最终可能面临倒闭或以低廉价格出售。不过,大家是否有想过以上问题是可以有解决方法的呢?这里提供一个参考方案,就是将企业上市。那么,为什么上市可以解决企业传承问题呢?接下来我将一一为大家分析解读。 在中小型企业中,老板/董事 (Director) 和股东(Shareholder) 通常是同一个人。然而,一旦企业成功上市,就必须明确区分它们的身份。在上市的企业中,有股东和董事局,董事局下面有很多C level管理层,是组织机构中最高层的管理人员。想象一下以上的案例,如果这对夫妇打造的企业可以成功上市,他们就成为了大股东。同时,因为它是上市机构,比较容易吸引人才来为他们服务。管理层方面也很容易聘请到专业人士,如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运营官COO等成为C Level管理层。管理层和董事局可以由不同的人担任。 那么如何解决企业传承问题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案例来分享。对于那对夫妇的孩子不想接手生意的情况,他们仍可以成为公司股东。当该企业成功上市后,股票可以传承给下一代,甚至可以传承到家族信托 Family Trust/ 家族基金会 Family Foundation,由家族信托来持股,而这个信托的作用是把股票传给下一代。公司的日常运作则由C Level管理层负责。一旦股票继承给孩子,孩子就成为董事局的一份子。当然,孩子有绝对的权力决定公司的大方向,但同时不必太操心公司业务的日常运作,而又可以参与董事局的决策。 在上市的机制下,中小型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以前述案例为例,这对夫妇希望把他们的印刷业传给下一代,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想法,不想接手上一代的企业。但是,如果该企业成功上市,孩子们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而不必管理日常运作,由专业管理层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第二代都会乐意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成员,而不必操心日常运营。 传承企业是每个企业家都希望能够做到的事情,但这个问题往往充满挑战。有一句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这是因为,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企业传承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可是只要一旦企业上市,股票就变得容易流通。如果将股票放进家族信托或基金中,更可以防止股票被抛售,从而保证股权的传承。 因此,我强烈建议面临传承问题的企业家,认真考虑将企业打造成上市企业。这将为企业传承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使传承变得更加轻松。最后,我希望所有的企业家都能以IPO方式经营自己的企业,因为上市能够解决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企业传承。

企业方程式 | 上市解决企业传承问题 Read More »

俄乌战争对全球粮食贸易的可能影响

俄乌两个粮食主产国发生大规模战争,必将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但评估其对全球粮食贸易产生的冲击,不能通过简单的量化分析进行衡量,只有结合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供需的结构性进行立体化的解读,才能真正认清问题的复杂性。 从表面数量看,俄罗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2021年约占全球出口量的16.9%,俄乌两国的小麦合计年出口量(约6000万吨)相当于全球总出口量的30%,两国的玉米出口(约3800万吨)占到了全球总出口量的20%。 特别是乌克兰,在2020/2021年度出口了2310万吨玉米,1660万吨小麦和420万吨大麦,所有谷物出口总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加上大麦等,俄乌两国提供了全球谷物出口的三分之一,这种体量也使得市场对全球粮食供应安全高度担忧。 需要意识到,每年的8-10月、10月至次年5月分别为黑海地区小麦和玉米对外出口的主要窗口期,俄乌两国当前已出口了大部分上一年度出产的粮食。 从乌克兰的情况看,据称目前还有700万吨的小麦和1200万吨玉米等待交货。乌克兰对外海运瘫痪,贸易商正试图安排乌克兰谷物通过该国西部边境的火车出口,但是运输能力有限,这意味着俄乌战争在短期内产生的市场供应缺口可能也就在2000万吨左右。在这种规模等级上,如果只考虑粮食的生产量、库存量和需求量,不考虑贸易条件以及地缘政治因素,欧盟和印度对于小麦、美国和阿根廷对于玉米都能够有所弥补,短期内全球粮食供应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如美国农业部(USDA)3月数据显示,至2021/22年度结束,美国、印度小麦库存或高达1763万吨、2610万吨。当前全球粮食价格持续高涨并达到历史新高,与市场情绪对当前库存和未来供应的担忧有关,使得期货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超调。 从中长期来看,因生产、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出现问题,再加上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因素如果持续,未来对全球粮食贸易必将产生更大、更具实质性的冲击,从而导致价值1200亿美元的全球谷物贸易市场出现严重混乱。 就战争影响农业生产而言,乌克兰受到的损害更为直接。乌克兰种植的小麦九成以上属于冬小麦,在本年度的粮食生产中,乌克兰局势升级之前冬小麦已经种在地里,并将在今年7月前后收获。 据多方预计,因战事无法收割甚至直接损毁,乌克兰将损失20%以上的冬小麦产量。从前期信息看,乌克兰国内的肥料供应也是问题,由于乌克兰冬小麦的追肥期正值俄乌冲突,缺乏肥料乃至无法及时追肥都将使冬小麦单产下降,即使是全部收割,其总产量也可能比往年减少15%。2021年乌克兰小麦产量约3300万吨,以20%计相当于600万吨以上的小麦供应。战争对于春播的影响可能更大,这将严重影响乌克兰在2022年的玉米产量。 2021年乌克兰已经取代巴西成为全球第三玉米出口国,出口量约3200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约16%,占本国玉米产量的80%。但据乌国内估计,乌克兰今年完成的春播面积甚至可能低至正常年份的50%。即使是乐观估计,乌克兰今年能够完成70%的春播面积,按照2021年乌克兰约4200万吨的玉米产量,也会因此损失超过1000万吨的对外供应。 对于俄罗斯来说,限制其对外粮食供应的直接威胁则是来自欧美的贸易制裁与金融制裁,使其出口货物的交付和支付面临困难。不过,涉及具体操作时,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3月份俄罗斯的小麦出口量同比增长了约60%,较俄乌战争爆发之初出现了明显反弹。 值得关注的是,在外部制裁下,俄罗斯对粮食出口有将其“武器化”的倾向,比如近期俄罗斯在调高出口关税之外,也威胁将限制对“敌对国家”的粮食出口,这种主动的自我约束可能会更具“杀伤力”。 从需求端看,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外粮食出口未来可能出现大量缩减,将会冲击全球特别是部分国家的日常食品供应。比如,小麦是全世界35%以上人口的主食,很难短期内被轻易替代。 俄罗斯对于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也主要在于麦类作物,2021年小麦出口量为3500万吨,约占全球出口量的17%,仅次于欧盟。俄罗斯小麦主要销往中东地区,前五大出口国为土耳其、埃及、阿塞拜疆、尼日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俄小麦2021年出口总额的25%、21%、4%、3%和3%。 乌克兰的玉米则主要销往中国、欧洲等地,2020年前五大出口国为中国、荷兰、埃及、西班牙和土耳其,分别占乌玉米当年出口总额的28%、11%、10%、9%和5%。在2021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3.45万吨,占中国全年总进口量的29.0%,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进口国。如果俄乌两国粮食出口减少或者受阻,上述相关国家都需要重新定位进口指向。 俄乌战争将改变全球粮食供给总量,同时也会改变其出口流向。而且,新的贸易流向也是有代价的——运费更贵、运输时间更长或质量不同,这可能进一步加速粮食价格的上涨。俄乌战争影响的不只是两国的粮食出口,上述不确定因素还会影响更大范围的粮食生产、交易和贸易运输。粮食市场趋紧,是否会促进其他国家的粮食出口,则具有不确定性。正如有机构分析指出,“高价格往往会导致保护主义,而不仅仅是出口增加”。 因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供需的结构性特点,俄乌战争对全球粮食贸易的冲击可能呈阶段性递进。尽管这种负面影响有可能随着局势发展而变化,但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考虑到全球粮食市场在战前已经高度紧张,如果出现供给缩减、价格持续飙升,不排除在年内发生区域乃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可能。  

俄乌战争对全球粮食贸易的可能影响 Read More »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还是“衰退”?

近期,对于美国及全球经济未来通胀变化的前景,各方面有很多分歧,但无论是“通胀持久派”还是“通胀暂时派”,对于今年的形势基本上都保持高通胀和低增长的预期。 日前,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都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上调了通胀预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通胀问题都将是影响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而目前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明年或者后年,在全球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通胀是逐渐回落还是快速下降。 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的时机选择上受到批评,外界认为美联储曾经错过了政策转向的最佳时期,因此,很多市场人士担心,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央行可能采取“加急”的方式收紧政策,从而对经济需求带来遏制,甚至导致衰退。 与此同时,全球已有至少60家央行早于美联储或跟随美联储在年内采取了紧缩行动。目前,在货币政策选择的问题上,应对通胀而采取收紧政策,基本没有太多分歧,矛盾的集中点在于政策收紧是否存在“超调”,从而对经济带来伤害。 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冲击、货币泛滥、地缘风险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以及各国加快“减碳”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使得对经济的影响“此起彼伏”,各种短期和长期因素,都使得通胀问题和增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这里既有结构性的长期因素,如产业链重构、绿色转型带来的成本上升;也有疫情冲击、地缘冲突带来的短期供需失衡。 因此,无论是“通胀持久论”还是“通胀暂时论”都有各自的依据。这意味着,通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困扰全球经济的长期因素,而各种新的变化,使得货币政策都难以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中获得帮助。 目前,就货币政策而言,无论是宽松周期还是紧缩周期,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节奏,这无疑加大了政策“超调”带来的风险。在2020年疫情初始阶段,秉承新凯恩斯主义的美联储,以应对短期危机的态度,短期内将利率降为零,并推出“无限量宽松”的流动性,带动很多央行采取类似的超宽松措施。在短短两年之后,美联储又开启了加息和缩表同时进行的“倍速收紧”政策。这种“非常态”的政策波动,无疑会影响到经济周期的稳定性。 正因如此,很多人担心央行政策“超调”正在导致经济需求萎缩,使得经济陷入衰退。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日表示,世界各国央行将不得不在两年内重新开始降息,在受到一轮具有破坏性的滞胀打击后,努力重建经济。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周期变得大幅缩短,无疑会加大政策风险。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世行在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世界经济再次处于危险之中,眼下同时面临高通胀和增长放缓的局面。即使全球经济衰退得以避免,滞胀之痛也可能持续数年,除非供应大幅增加。”而经合组织则认为,尽管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前景上升,但像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样出现滞胀的风险有限。其特别提到,发达经济体现在比上世纪70年代更依赖于服务业,而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依存度较低。 综合来看,在全球央行政策收紧的预期下,全球经济增长将随着通胀水平从高位回落而同步走低,更有可能出现低增长和温和通胀共存的新平衡。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全球的经济、贸易、金融和货币环境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未来的发展已难以回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模式之中。 目前,各种因素导致全球通胀处于历史少有的高位,如何应对通胀也带来很大分歧。从现象看,货币政策周期缩短和超调将带动通胀从高位回落。在全球经贸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尽管出现“滞涨”的极端可能性有限,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还是“衰退”? Read More »

论商韬 | 年终与员工1对1面谈检讨全年表现

到了年底,很多企业都会开始做年终检讨。盘点今年的业绩表现。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员工的考核。 员工考核是公司年终的一项大事。员工考核不止让公司可以盘点员工的表现,也关乎到了年终的奖金,明年的升职加薪。并且,公司之间的竞争基本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哪家企业拥有出色的员工,业绩相对表现也会比较出色。 如何考核员工年终表现,其中老板和上司必须善于利用的一个很重要工具就是与员工1对1面谈。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善于利用员工1对1面谈可以更好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让员工更有积极性工作。 因此,1对1面谈是每一位老板和上司必须掌握的工作技巧。 1对1面谈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有机会让你和你员工相互了解。他身为下属,更懂你身为上司的看重什么。而且,身为上司的你,更加了解你的下属。他所面临的工作上的挑战、困境和困扰。身为上司的你可以利用1对1面谈时刻替下属传道解惑。通过你的经验,点出下属表现不佳的部分,进而提升他的工作表现。 除此之外,1对1和员工面谈可以提早了解到员工的对公司或者对工作的不满或。身为上司可以及时化解。这样可以减低员工的离职率。一家公司或者部门如果员工离职率太高会影响整体公司或者部门的表现。因此,1对1面谈可以防患于未然。 因此,身为老板必须非常重视与员工1对1面谈。而且老板必须以身作则。老板必须和他最核心的干部做起,然后,通过核心干部,推广到全公司都有按时做员工1对1面谈。 员工1对1面谈的频率要看这员工的在公司的职位。越前线的员工,1对1面谈频率就会越高。一般来说,基层员工,最好能够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做一次员工1对1面谈。中层员工可能是每一个季度或者每半年做一次员工1对1面谈。但是,全公司最迟每半年全体员工必须和上司做一次1对1面谈。 上司和老板必须非常重视与员工做1对1面谈。因此,事先必须有所准备。首先就是必须订下1对1面谈的频率,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还是每半年。这样就给员工一个相当稳定的预期。除此之外,每一次1对1面谈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主题和议程。这样才不会把1对1面谈变成漫无目的,而且毫无用处。第三,必须找一个地点使到1对1面谈不受干扰。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毕竟,1对1面谈会谈到一些公司机密和个人隐私问题如个人工作表现。 老板或者上司做1对1面谈时候,必须抱着开放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上司和老板一开始就凡事先入为主,员工很快就察觉1对1面谈只是一个形式。讲了等于没讲,或者1对1面谈变成上司训话,那么就白白浪费与员工1对1的大好机会。而且,1对1与员工面谈,上司和老板最好做一位聆听者,用心聆听员工的心声,对工作的困扰以及对工作改善的建议。 1对1面谈时间主要是看频率次数多寡。如果每一个月面谈,可能三十分钟就可以结束了。如果是每一个季度或者半年,那么1对1面谈时间肯定需要超过一个小时。 1对1面谈所讨论的课题可以围绕着以下主题: 第一个主题:员工工作表现 最近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上所面临的挑战 公司定下的KPI 有没有完成?员工对自己表现的满意度如何? 上司对员工满意度又如何? 对于工作上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和提升部分 第二主题:部门或者公司 重申公司和部门的整体KPI  部门或者公司整体表现看法 员工对于公司或者部门的做法有何想法 部门或者公司运作方面有何看法,建议和需要关注的 如何提升员工自己配合公司或者部门的大方向 第三个主题:员工谈自己 员工对于自身的能力,展望和期许 上司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力以及期望 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感受 员工在公司的前景,工作生涯规划 1对1面谈是让上司更了解员工目前的工作状态。同时也可以让员工了解目前上司对于他的工作表现的回馈。尤其是新进员工,对于工作,公司流程,文化,部门表现的要求,这一切在1对1面谈时刻,可以和员工进行深度沟通。 最后,在1对1面谈所谈的重点必须记录在案,转交给人力资源存档。因为这将是很重要的文件用于参考这员工未来在公司的升职加薪或者调配到其他部门的一个重要参考文件。而且,当上司在1对1面谈所作的任何承诺,必须兑现。不然,员工很快就对这位上司失去了信赖。那么员工离职只是迟早的问题。 员工1对1面谈是每一位上司和老板必须掌握好的技巧。如果1对1面谈做的很到位,它可以激发员工对公司的信心,对工作的激情以及对未来抱有希望。通过1对1面谈可以塑造一个好员工。

论商韬 | 年终与员工1对1面谈检讨全年表现 Read More »

企业方程式 | 企业最佳上市时机

很多人都会问我,究竟什么时候是企业的最佳上市时机?是否达到基本需求就应该上市?还是把盈利做到更高更吸引,才去上市呢? 当然,会问以上问题的企业家都了解上市可以带给他们很多好处。然而,很多企业家没有想到上市之路,因为他们不认为上市带给他们的便利,甚至有些企业家,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上市,他们只是人云亦云,就是别人说市场上上市不好的,他们就只是听一面之词,认为“上市是不好的”。 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我们对于什么时候应该上市的看法及观点。 身边有些企业家的企业目前已经达到一些基本的上市要求,但是迟迟还没上市,原因是接受了一些私募基金的投资及加入,所以延迟了上市目标。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私募基金的加入可以让他们的业绩、盈利倍增后才上市,把市值推的更大。 同时,身边也有一些企业家的想法是一旦企业达到最低门槛,就寻求上市。他们没有考虑太多,也没有准备接受或期待任何私募基金或者风险投资者的的投放。从Finsource 的角度来看,以上这两种案例其实并没有任何对错。 当然,认识我们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是鼓励企业家“早点上市-早上好”。在我们的课堂,我们强调早点上市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益处。比如:企业先在低门槛上市,上市后可以通过合并与收购(M&A)来壮大企业;又或者可以进行融资, 如附加股 (right issue),私下配售(Private Placement)或者其他更多的融资来发展企业。 换句话说,当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来上市后,你可以借用上市这个平台来做更多合并并购或融资,加快企业发展。这也是正是抛开你的竞争对手最直接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企业更快上市之后,得到更多的融资或者更多合并机会,可以把竞争对手抛得更加远。 如果因为私募基金的加入,拖慢了上市的脚步,这样的情况好还是不好呢? 在我们的观点,如果私募基金的加入能够把你的业务扩展到另外一个阶段,可以帮助企业扩充生意网络,优化产品,可以带来更多的融资等等,这不失为考量延迟上市的原因。 可是如果私募基金纯粹投放基金,并没有帮助企业加大生意网络或者优化产品,这样我们会觉得不如企业本身先去上市更好?换句话说,如果说如果私募基金的加入可以扩大业务网络,加强产品而推迟上市时间表,这是值得去考量的。 此外,另外一个值得考量的要素在于私募基金来头是谁。 在马来西亚的资本市场有个很著名的私募基金—Creator。Creator投放了很多有名的上市企业如CTOS、Mr DIY等等。如果是Creator 有兴趣投资你的企业而延迟了上市计划,我觉得是肯定值得去考量的。因为Creator 在马来西亚的资本市场,是大家公认的 “点石成金” 单位。 推延上市决定还有一个风险必须考虑到的,就是在接下来拖延的时间里面,可能马来西亚运作的监管单位有些变动,比如说可能加紧了上市条件,这些风险我们需要考到虑可能会发生。 也因为这样,Finsource 很多时候会鼓励企业家们如果条件达标,越快上市越好, 那就是我们一直标榜的“早上好”。

企业方程式 | 企业最佳上市时机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