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第163期 | 联合国篇:联合国全球契约 —— ESG为全球挑战找到解决方案

在ESG备受关注的当下,鲜有人知道ESG这一概念是2004年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以下简称UNGC)等机构首次提出。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契约(UN Global Compact)是联合国于2000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旨在推动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该契约由10项原则组成,涵盖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等领域。 20世纪末,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联合国意识到,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出了UN Global Compact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UN Global Compact的10项原则要求公司拥抱,支持和制定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等领域的核心价值观: UN Global Compact马来西亚团队对ESG的引领作用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契约(UN Global Compact)马来西亚团队于2003年成立,是UN Global Compact在马来西亚的官方代表机构。该团队致力于推动马来西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职责包括: ① 促进马来西亚企业加入UN Global Compact倡议,并鼓励企业遵守UN Global Compact的10项原则。 ② 为马来西亚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③ 与马来西亚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④ 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推动ESG标准化和规范化。 ⑤ 促进企业ESG信息披露。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契约( UN Global Compact)是联合国于2000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旨在推动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该契约由10项原则组成,涵盖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等领域。 《可持续性报告指南与工具包》 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于2022年推出了第三版《可持续性报告指南与工具包》(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 and Toolkit 2022),旨在指导马来西亚上市公司制定可持续性报告。该指南是《ESG报告指南》的升级版,涵盖了更广泛的ESG领域和指标。 《可持续性报告指南与工具包》的主要亮点包括: ❶ 将ESG报告更名为可持续性报告,反映了该指南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扩大了可持续性报告的范围,涵盖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和经济四个领域。 ➋ 增加了可持续性报告的披露要求,包括: • 公司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战略和目标 • […]

第163期 | 联合国篇:联合国全球契约 —— ESG为全球挑战找到解决方案 Read More »

企业加马:AI转型,要会用才行!

(吉隆坡4月2日讯)随着全球人工智能 (AI) 的快速发展,企业正面临着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著名企业主持人小马发起的《企业加马:AI转型,要会用才行!》一日学,将于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早上10点至下午4点,在大马国际金融中心的Menara AFFIN @ TRX 进行。 该活动由JooY Media主办,得到ScanArt Distribution的大力支持、AFFIN BANK提供场地,ZUS Coffee、Venture Grab和圆梦工场为伙伴。活动将邀请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为300位企业家、老板和自由职业者提供最新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和实用技巧,助力他们解决转型过程中的难题,实现持续的创新和增长。 “企业加马”是一个全新的IP,发起人小马表示:“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加速,紧跟人工智能的步伐。‘加马’一词来自‘加码’的谐音,寓意着帮助企业快速进化,与时俱进。企业要想实现智能化转型,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不能被动观望,而是要积极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 AI一日学的重磅主讲人包括:刘哲涵博士(ACCIO大数据中心总裁)、周添健博士(马大软件工程系副教授)、孙德俊(Antsomi联合创办人兼科技评论员)以及许子仁(泰莱大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专家)。他们将分别带来演说或实践课,并同台进行一场以“AI转型,要会用才行!”为主题的论坛,让出席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与AI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为了让现场观众更好地了解AI转型,该活动的总策划兼主持人小马,还邀请了三位成功运用AI颠覆业务模式的特别嘉宾进行分享。同时,小马也呼吁创业者或自由工作者学会如何运用AI技术,以解决可能会遇到的人才和资金瓶颈问题。 《企业加马:AI转型,要会用才行!》一日学的票价为RM268,目前已售出超过一半。在促销期间,使用“JOOYMEDIA10” 代码可享有10%折扣。更多活动及购票详情,请浏览:https://www.cloudjoi.com/shows/thrive-with-ai

企业加马:AI转型,要会用才行!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职场竞争中的管理者焦虑:面对比自己强的下属

某位朋友最近辞职了。他在公司工作了长达8年时间,为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的客户资源,并且扩展了公司的业务到好几个亚洲国家。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收到了不少同行的挖角,但他仍然坚持留在了旧公司。最后,公司却认为他的业务能力太强,具有威胁性,于是在背后寻找了多种方法,试图找到他有可能违背公司利益的证据,以便让他无法在同行立足。 “你太强大了,连公司都觉得你有威胁性。”我对他说。 “这不应该是一件好事吗?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他苦笑着,夹杂着无奈。 我也曾经遇到过很多老板,宁可请一个经验少、但是服从性高的人,也不愿意聘请经验能力都很高的人,深怕自己“驾驭”不了能力比自己高的员工,而往往这些能力都是指“产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两方面。他们内心的真实害怕是:自己对行业不够了解,深怕被下属发现并觉得自己不够“厉害”,又担忧自己的业务能力不够强,担心下属会离开公司,另起炉灶,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但是管理层真正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和统筹能力。”我对他说,“事实上,当职位越高的时候,该岗位对技术的需求反而更小。老板和高管常常纠结着能力强的人不好管理,很多时候内心是担忧着自己能力无法凌驾在其下属之上。有的老板甚至疯狂地强逼自己学习一堆技术层面的事情。但是技术性的事情往往是最容易被取代和解决的,从而忽略了,其实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懂得规划和善于利用人际关系才是管理者的核心价值。” 在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都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尽可能表现出色,获取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回报。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一些工作能力和经验比自己强的下属时,他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权威被挑战,进而采取一些手段来控制和限制下属的发展。 威胁性 有些管理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会使用各种手段限制下属的发展,甚至对能力太强的下属采取打压和挑拨离间的策略。这种做法不仅会造成下属的不满和离职,也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因此,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聘用能力强的下属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应该尊重和支持下属的发展,共同实现公司的目标。 管理能力比自己强的下属 有些老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宁愿聘用经验少但服从性高的下属,也不愿意聘用经验能力都很高的人。这种做法反映了管理者的内心害怕和不自信,他们担心自己无法驾驭能力比自己高的下属,担心下属会另起炉灶,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宽广的格局和开放的思维,能够看到每个员工的潜力和价值,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实现公司的最大化价值。 管理层的格局观 管理层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还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和统筹能力。随着职位的升高,对技术的需求反而越来越小。因此,管理者应该注重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统筹能力,善于挖掘和利用员工的能力和价值,才能够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员工管理 | 职场竞争中的管理者焦虑:面对比自己强的下属 Read More »

全球经济即将实现软着陆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迈向软着陆,但增速仍然缓慢,未来可能出现波动。 全球经济正缓慢、稳健地增长,即将实现软着陆(2024年增长率为3.1%,2025年为3.2%)。 通货膨胀率正在下降,但与疫情前水平相比,经济增长仍然疲软。 能源危机正在缓解,现行的财政措施应逐步取消。 央行面临双向风险。例如,央行既要避免过早放松政策,又要及时推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乌云开始散去。全球经济开始进入实现软着陆的最后阶段,通胀稳步下行,增长得到巩固。但经济扩张的步伐仍然缓慢,未来可能会出现动荡。 去年下半年,由于需求和供给因素支撑了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全球经济活动呈现出韧性。在需求方面,尽管货币环境紧缩,但私人和政府支出增强,维持了经济活动。在供给方面,尽管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再度加剧,但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供应链的修复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都起了有益的作用。 这种韧性将延续下去。根据我们的基线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1%,较我们去年10月的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明年增速将小幅升至3.2%。 但仍存在重要的分化。我们预计美国和中国的增长将放缓——在美国,紧缩货币政策仍在对经济产生影响;在中国,消费和投资疲软继续拖累经济活动。欧元区在2023年面临挑战,当时能源价格高涨和紧缩货币政策限制了需求,目前预计其经济活动将略有回升。其他很多经济体继续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巴西、印度和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正在加速。 通胀持续下降。除阿根廷外,全球总体通胀今年将降至4.9%,较我们去年10月的预测值(也不包括阿根廷)下降了0.4个百分点。核心通胀(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发达经济体今年的总体和核心通胀平均约为2.6%,接近央行的通胀目标。   随着前景改善,风险已经减轻并处于平衡状态。从上行方面看: 通胀的下降速度可能比预计的更快,特别是如果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进一步缓解、短期通胀预期持续下降,从而使各国央行能够更早放松政策。 各国政府宣布的2024-2025年财政整顿措施可能会推迟,因为今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选举年,许多国家面对的要求扩大公共支出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可能会提振经济活动,但也会刺激通胀,并导致今后更有可能发生扰动。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快速进展可能会促进投资并推动生产率快速增长,尽管这对劳动者来说构成了一个重大挑战。 从下行方面看: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再度加剧(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可能会引起新的大宗商品和供应扰动。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因为红海袭击改变了非洲周边的货物运输路线。尽管扰动情况到目前为止仍然有限,但局势仍然不稳定。 核心通胀可能会更加持久。相对于服务价格,商品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实现调整的方式可能是服务部门的通胀以及经济总体通胀都持续更长时间。工资的走势(特别是谈判工资仍在上涨的欧元区)可能会加剧价格压力。 市场似乎对很快降息的前景过于乐观。如果投资者重新评估他们的看法,长期利率将会上升,从而给政府带来新的压力,要求它们更快地实施财政整顿,这可能会拖累经济增长。 政策挑战 在通胀消退、增长保持平稳的环境下,现在是评估现状和展望未来的时候了。我们的分析表明,近期的通胀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下跌,而不是经济活动收缩。 由于货币紧缩通常通过抑制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因此一个相关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答案是,货币政策通过另外两个渠道起了作用。首先,快速的政策收紧有助于让民众和企业相信高通胀不会持续下去。这防止了通胀预期持续上升,从而帮助抑制了工资增长,并减轻了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的风险。其次,各国收紧政策的行动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同步性,这降低了世界能源需求,从而直接降低了总体通胀。   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各国央行现在面临双重风险。央行必须避免过早放松政策,因为这会损害来之不易的信誉,并导致通胀反弹。但在建筑业等对利率敏感的行业,有迹象显示压力正在增大,并且,贷款活动已明显下降。及时推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同样重要,通胀正在稳步下降的几个经济体已经开始这样做。如果不能及时恢复政策常态,经济增长将受到损害,通胀可能降到目标水平以下。 我认为,在美国,通胀似乎更多地由需求驱动,因此需要关注第一类风险,而在欧元区,能源价格飙升的影响特别大,因此需要更多地管理第二类风险。在这两种情况下,实现软着陆可能都不容易。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应对不断上升的财政风险。多数国家在走出疫情和能源危机后都面临更高的公共债务水平和借款成本。降低公共债务和赤字将为应对未来的冲击提供空间。   鉴于能源危机已经过去,各国应立即着手取消目前仍在实施的旨在应对能源价格高涨而推出的财政措施。但还需采取更多措施。危险是双重的。最紧迫的风险是各国行动不足。财政脆弱性将不断加剧,直到发生财政危机的风险迫使各国付出巨大代价,实施突然而破坏性的调整。另一种风险(一些国家已经面临这种风险)是,为了让市场相信政府的财政清廉,采取了过多、太快的行动。这可能损害增长前景。这也将使应对气候转型等迫在眉睫的财政挑战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该怎么做呢?答案是,稳步实施财政整顿,第一步意义重大。仅仅对未来调整作出承诺是不够的。在实施第一步整顿的同时,还应具备一个经过改进、有效执行的财政框架,从而保证今后的财政整顿工作既有足够规模又有可信度。随着货币政策开始放松、经济增长恢复,采取更多行动应该会变得更加容易。这个机会不应该被浪费。 新兴市场一直很有韧性,增长强于预期,外部状况稳定,这部分得益于货币和财政框架的改善。然而,各国之间的政策分化可能会引起资本外流和货币波动。为此,各国需要根据我们的综合政策框架加强缓冲。 除了财政整顿之外,重点应该回到中期增长上。我们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各国需要加快步伐以应对世界面临的诸多结构性挑战:气候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生活水平。 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改革缓解经济活动受到的最大约束,例如治理、商业监管和对外部门改革,将有助于释放生产率增长潜力。此外,各方应采取措施减轻地缘经济割裂,例如,消除阻碍不同地缘政治集团之间贸易流动的贸易壁垒,包括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的低碳技术领域,这也会促进更强的经济增长。   我们应当努力使我们的经济在更大程度上保持互联互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携起手来,解决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多边合作仍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最佳途径。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例如最近将IMF的永久资源增加50%)是值得欢迎的。 本文作者: 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 编辑:王灿 资料来源:https://shorturl.at/EPY19

全球经济即将实现软着陆 Read More »

打造普通人财务理想环境,李永安深耕利他价值企业

若你视松大资本 GrandPine Capital 为仅局限于售卖课程或资产投资的公司,那是因为你未真正认识创办人李永安 。 李永安是一个怀抱着远大理想的企业家,曾经为160家企业进行战略改革,在他的眼中松大资本不只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而是“为普通家庭实现财务理想”为目标。他也表示:理想很大,格局很宽,实现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他感叹道,目前大马依然存有不少 Me Too 阶段的生意人,也就是看哪里成功就往哪里靠,抄袭和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短视而近利,一旦被市场淘汰,就再寻找其他商机,一直在追逐,前进又后退里打转,始终没有明确的终点站。 “人说起企业格局,以为必须先舍利取商道而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并存同行。我觉得企业应该要拥有全赢战略,你试试问问自己,你所经营的生意是拥有老板赢,员工赢,客户赢,社会赢的全赢战略吗?” “格局是什麽呢?格局需要以共赢为根本。企业家首先需拥有一个超出赚钱以外单一目的性并脱离恶性竞争,并且朝双方深远利益迈进的中心理念。当企业能从自身的利益转化为大众利益,成为一家被客户重视和恳切需要的企业,这家企业才有永续经营的价值。要不然,你可能只属于自雇群体,只是集体在出卖时间的打工人,这不算是在经营企业,而只是一位生意人。 另外一个说法,可以说一位具有能量的企业家,是一位可以创造源远流长市场价值的人。”李永安如此说道。 若你此刻正面临力量疲弱,无优势无影响力的处境,李永安建议你跟着以下两个方向走看看: 1)找到本身的一亩三分地,寻找自身企业差异化定位,先立足后发扬。 2)干别人不愿干的事,吃别人不愿吃的苦,道理最简单最粗暴,却很有用。 “企业方针和战略不同,战略年年可变,企业方针一旦设定,就会成为根本。你会发现企业方针将会在未来三至十年每个阶段,其团队在做每个决策并实行战略时,皆有迹可循。” 以松大资本为例,GrandPine Capital 的格局是为帮助普通家庭实现财务理想,在利他的大前题之下,为不同的客户创造有效价值,引领他们迈向成功,松大从中吸收人才和加以投资潜质事业,成功的客户再回馈松大,投资支持下一个人才,这样链接成力,终成壮实的力量。 他说,一家公司一旦认定其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就要卯足全力的不断深耕,以最新的科技,最好的人才把价值体现并持续发扬光大。 李永安近年来积极推动投资者教育,其中包括传达资产管理,股市股权、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咨询、固定回报知识等等,结合商家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加深合作。 访谈中,李永安不时显现他的睿智和远大抱负的一面,当他侃侃而谈心中的理想时,可见他的鸿鹄之志。 过去他曾经在中国创下事业佳绩,但一句“你所做的企业可有造福人群?”让李永安幡然醒悟一个没有承先启后价值的企业,是没有持续经营的保存价值。于是李永安毅然的放下过去,返回大马创立松大资本,重新开始,勇气,刚毅和开阔的眼界,正是一名成功企业家的特质。 松大资本 GrandPine Capital 与 GEX 成为合资策略伙伴后,专研了众多企业家所面对的问题,专注于提供高效的客制化(customize)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和商业评估;李永安企业咨询专业团队已经为160家企业提供了客制化的策略,拥有完成整体突破的经验。 李永安表示他给予的 1:1 Strategy Mentorship Program 企业战略咨询,致力于协助企业找出最高效和通透的解决方案。透过管理工具及全体员工齐心设计的企业未来蓝图,将确保一家企业层层推接,不脱初心根本,把控人才精英化,达致管理层和员工在执行与管理方面上下同心。 “李永安相信,企业之路从无捷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耕耘,以教育培养共同的信仰,这企业干起来才有意义。”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 GrandPine Capital Sdn Bhd (623304-K) Address:40-3 & 42-3, Jalan PJU 8/5b, Damansara Perdana, 4782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打造普通人财务理想环境,李永安深耕利他价值企业 Read More »

10种将在未来消失的工作,和10种需求将大增的职业

世界被新冠疫情颠覆的时代,工作不再稳定,一些行业也将因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而消失。未来预计将被淘汰的10种行业,和未来最有前景的10种行业有哪些? 新冠疫情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但这并不是影响就业保障的唯一因素。 澳大利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Aligned Tribe的创始人Amy Smith表示:“随着经济衰退、人工智能兴起,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性质无疑将被改变。没有人能真正拥有工作保障,如果还坚持躲在舒适区,抱着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心态,才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对于未来将消失的工作和需求将崛起的行业,Amy又有哪些给管理者和员工们的建议? 未来将消失的10种工作 管理人员 会计师 律师 零售销售人员 银行出纳员 快递员和邮政服务人员 旅行社人员 工厂装配工 司机 农民 人工智能虽然仍在发展阶段,但不少劳动密集型工作,将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预测,到了2030年,人工智能每年将为全球增加1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虽然科技的进步能为公司带来价值,但也将影响公司的人力资源。 牛津经济学(Oxford Economics)的一项研究预测,到了2030年,美国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去超过150万个工作岗位。在中国,这个数字已超过1,100万。而对于欧盟来说,近200万人将被机器人取代。 Amy分享:“就业机会将发生变化,毕竟科技进步是无法避免的。有些工作或许会过时,但不意味着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也会过时。” 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预测,到了2030年,60%的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随之而来的是新创建的角色。 她说:“你现在可以做无人机经理、搜索引擎优化专家,甚至是首席聆听官。这些都是10年前不曾存在的工作。对面临自动化而失业的高风险人群来说,需要注重的,是可转移的职业技能。在未来的工作新时代,员工们不再只想做个微不足道的打工人,了解这一点的公司将可突围而出。 当传统职位在未来被淘汰时,你务必得将自我技能提升,以过渡到新的工作岗,通过展现你你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来为公司增加价值。” Amy也建议:“随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场所采用人工智能,高管们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即是如何将员工们与这些技术联系起来。”   未来需求将增加的10个工作岗位 网络安全 数据科学家 老年护理人员和看护人员 卫生专业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 用户体验设计 机器人工程 数字营销 可持续发展专家 城市规划师 1914年,美国的汽车公司亨利·福特(Henry Ford)成了第一批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度的企业,而这种延续了数十年的工作制度,将在未来发生巨大的变化。 Amy解释道:“未来需求最高的工作,不仅受到技术因素的驱动,还受人口因素的影响。” 她认为随着职位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员工提高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人们如果希望在未来能有工作保障,就要精通数字技术,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企业优先考虑的技能。”   《CEO杂志》国际中文版: https://theceomagazine.cn/business/disappearing-jobs-in-future/

10种将在未来消失的工作,和10种需求将大增的职业 Read More »

“EmpowHER“计划启动:1,000名职业女性共筑职场领先力

马来西亚见证了一场职场革新的里程碑:“EmpowHER”计划正式启动,旨在赋能1,000名职业女性,助力她们实现职场突破与领导力提升,打造卓越女性。 这一创举是由人才招聘公司 JEV Management与求职资讯平台Job Majestic共同发起,并得到了人力资源发展机构(HRD Corp)的鼎力支持。该计划不仅是对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昌明大马”政策的响应,更是对我国多元化职场的积极倡议。   活动当天,来自各界的赞助商和职业男性纷纷到场,与女性共同探讨职场性别平等与多样性的重要性。历时5小时的活动,涵盖了高效的技能提升课程,以及激发潜能的论坛会议,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启发和交流机会。 “女性力量:绘就你的传奇人生”是本次论坛的主题,特邀舆论嘉宾和主持人,分享了她们攀登职业阶梯的艰辛历程,包括所遭遇的重重障碍和歧视,以及选择创业之路的心路历程。她们一致希望创造更加包容的环境,让更多女性变得勇敢、自信,并能够发表自己的声音。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由O’ Briens 和 Marrybrown提供的茶点交流会,并由主要赞助商 agnès b.提供的幸运抽奖奖品,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热情参与。     打破性别壁垒,赋能职业女性 Job Majestic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员刘楚雯在活动中表示,“EmpowHER”计划的目标,是打破性别壁垒,赋能更多的职业女性,让她们在职场中展现自信与领导力,共同创造更加包容和进步的工作环境。 在”EmpowHER”计划中,深入探讨了职业女性高管的再培训和技能提升。经验丰富的培训师们,提供了市场需求高的技能组合,帮助她们缩小技能差距,保持竞争力,并改善她们追求更好职业机会的前景。据均富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国际商业报告(IBR)显示,马来西亚仅有40%的高级管理职位由女性担任,揭示了职业女性和男性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   刘楚雯表示“EmpowHER“希望建立一个可以透过技能提升计划,而赋予更多职业女性获得更多可以去不设限自己,还有提高在职场的竞争力和领导力。

“EmpowHER“计划启动:1,000名职业女性共筑职场领先力 Read More »

50岁就被公司逼退…从失望离去到重回职场 她再学到宝贵一课

现今时代必须提早规画第三人生 她那时才刚过五十岁,所以没有答应,然而,在那之后公司又多次询问她是否要退休。起初只是试探而已,后来就越来越令人不舒服。当时正逢母亲病倒,必须经常回遥远的家乡帮忙照料,心里也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辞掉工作专心照顾妈妈。   想不到的是,连小她十岁的年轻同事也被公司要求退休。年过半百的人被裁员还可以理解,但青壮年纪的人竟然也不例外,人生才刚要起步,尚有幼龄小孩要养的人也被列入裁员名单。她一方面错愕,一方面对公司大失所望,心想既然公司希望她离开,不如趁早做个了断,于是爽快地递出辞呈。   她的遭遇与我对社会的理解有很大的落差,过早的逼退现况也令我诧异。明明当事者还能工作,这个世代的退职年龄已经提前到如此地步了吗?难道社会是出于好意,要大家趁有能力规画第三人生时离职?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希望员工都是年轻人的行业中吗?   可以理解, 却难以接受 退出第一线的情况,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公司不会要求退休,却会把人调去窗边闲坐,或是异动到性质截然不同的单位,甚至分派大家都不想做或纯属劳力的工作。   我长久服务的单位,是公司员工从第一线退下来,准备退休的地方,所以我看过许多人离开第一线后的种种身影。我的感觉是,临近退休时,几乎所有人从第一线被异动到窗边做闲差时,工作意愿都会降低。 有位管理阶层的人在异动后就无心工作,还对部属说:「拜托你,我只想平安无事地在这里度过,有事情就帮我处理吧。」他等于是在宣称,再也不想认真工作了。   有些人则对陌生的职场环境感到害怕。不过也有少数人来到纳凉的单位反而精神奕奕,像有位仁兄知道自己离退休只剩两年,却依然每天谈笑风生,但不是他不肯做事,应该是说工作在躲着他……有难度的工作不会派给他。   有些人会安静地等待时间流逝,有事情发生时,他都一马当先,俐落地解决问题,然后又缩回自己的世界。他是个冷静稳重的人,判断力精准,从没有嫌弃过那份闲差。   是的,从第一线急转直下退居二、三线的时期,正是思索第三人生的时机。没有这段时间整理情绪,就会在离开第一线时心有未甘,不是满腔怒火就是唉声叹气。   人生开始走下坡时,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而在那之前,应该要对退休年龄有所自觉。   退休时最可怕的事 五年前,朋友K女士收到社长署名的「征求提早退休者」的信函。她的小孩都已离家独立,但故乡的父亲病倒,母亲无法独自承担照护费,因此她打算继续工作到退休年龄,拒绝退休。   三年后,她原以为可以继续努力到最后,不料到了一年半前,接到的不是信函,而是曾经身为同事的主管约谈。   她所受到的震撼,连她自己也无法置信。她算是幸运的,自始至终都待在同一家公司。离职之后,怎么办呢?她很惶恐。她总觉得这家「某某公司」是自己的后盾,在心理上与公司已经结为一体。   一旦离职,就失去了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某某公司」。真的没问题吗?她的自我认同摇摇欲坠,离开公司等于赤裸裸地曝露在人间。   然而,她可以切身体会前同事的立场和心情,毕竟他身为公司主管,不能不狠下心来劝退她。既然不是考虑自我认同的时候,那好吧,做个了断吧。她于是决定离职。   她接着拿出坚强的一面,立刻前往职业介绍所,一边领取失业保险金,一边找工作。 为了进入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行业,她报名政府补助的高龄教保员讲习会,上了十个月的课。日后她取得四、五家公司的面试机会,然后接受第二次面谈,获得三家公司录取,最后以教保援助员的身分,进入一家照顾幼儿的新公司,至今仍在那里就职。   虽然收入连前份工作的一半都不到,但她不后悔,因为可以重新开始,挥别使员工失去向心力和沟通意愿、气氛肃杀的前公司。   她笑着告诉我,自从重新就职,她就感觉到只待过一家公司的悲哀。因为有一阵子,不,直至如今还是,她在自我介绍时,依然然摆脱不了:「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的毛病。

50岁就被公司逼退…从失望离去到重回职场 她再学到宝贵一课 Read More »

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寒冬后的曙光

2024年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SMEs)正面对经济发展的隐忧,引起了业界广泛的担忧。政府计划提出的“渐进式工资政策”旨在设定最低薪资标准,虽然其初衷是提高工人生活水平,但这一政策可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沉重的成本负担。企业主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支付更高的薪酬,还涉及运营成本的上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使其在经济中的立足点变得更加脆弱。 随着2024年财政预算案政府逐步取消多方面补贴、还有令吉持续贬值和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艰辛愈发显著。取消多方面的补贴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令吉贬值则增加了进口成本,对涉足国际贸易的企业尤为影响深远。人们担心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加重生活成本,对员工和企业经济状况构成双重打击。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适应性战略。政府、商业协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共同努力,通过制定明智的政策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当前的经济寒冬。在这个关键时刻,Employment Hero 发布的 “SME Sentiment Report”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为企业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下的经济挑战,制定更为明智的经营策略。 在这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对中小企业而言,精明的经济分析变得尤为重要。最新发布的 “SME Sentiment Report” 由 Employment Hero 调查分析,免费提供给企业主。该报告不仅提供了关于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专业分析,还为企业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见解和数据。 我们理解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因此,这份报告,企业主将能够更好地制定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战略,帮助大家在2024年中小企业领域取得更为可持续的成功。 这是 Employment Hero 为马来西亚中小企业贡献的一份独特而有价值的资源! 您可以通过点击以下链接免费下载 2024 中小企业情绪报告: 2024 SME Sentiment Report: https://employmenthero.com/my/resources/sme-sentiment-report/?utm_source=digital&utm_medium=content&utm_campaign=mysme  

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寒冬后的曙光 Read More »

首推24k金箔巧克力,打造巧克力界爱马仕

Cocoa Straits 1778 的首家旗舰店,位于云顶 Sky Avenue 购物商城隆重开幕,并推出马来西亚首款24K金箔装饰的邦邦巧克力与松露巧克力。这是 Cocoa Straits 1778 的重头戏,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宣传项目。 Cocoa Straits 1778 可可海峡的创始人纪治好 Jeffrey Kee表示:“这款巧克力采用豪华而吸睛的设计,配以24K金箔,将巧克力的奢华和独特性完全展现出来。因此它不仅是一款美味的巧克力,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旨在为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味觉和视觉盛宴!” “我们相信这款巧克力将会吸引大众的目光,并成为本次开幕仪式的焦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品牌的特别之处,并与我们共享这个非凡的味觉体验。” 目前,Cocoa Straits 1778 的产品仅在云顶高原的指定商店出售。公司也在计划未来在吉隆坡开设加盟店,为广大的顾客群提供便利的购买渠道。 未来,Cocoa Straits 1778 计划继续扩大产品线,推出更多新颖有趣的巧克力风味和包装设计。公司也将继续努力在全球推广品牌,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Cocoa Straits 1778 美味的巧克力,并了解马来西亚丰富的可可文化。 除了纪治好,出席盛会的嘉宾包括云顶高原租赁部高级主管叶先生、马来西亚可可局局长拿督南利卡辛博士Datuk Dr.Ramle Kasin、贝纳丝巧克力工厂有限公司Benns Ethicoa Chocolate Factory创始人兼 总经理Wilfred Ng。 COCOA STRAITS 1778 立志成为享誉全球的纯巧品牌 更多详情,欢迎浏览官方网站: https://cocoastraits.com/ FB & IG: cocoastraits.my

首推24k金箔巧克力,打造巧克力界爱马仕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