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员工管理 | 舒适圈

那天,要离职的一个员工问我,我要的团队是否都是要充满干劲,每天都把自己逼在边缘,非要逼自己跳出舒适圈才能成功? “不是我公司需要会跳出舒适圈的人,而是无论是什么公司,如果你要爬上某个位置都需要具备这能力呀,”我说。 但是跳出舒适圈,真的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别人每天需要打50通电话追业绩,你就比他多打5通电话… 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做自己不曾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突破自己的方式。 就如原本不喜欢社交,但是愿意打开心扉开始和不同的人交流,学会采纳和接受不同人的意见。 没有阅读习惯的,让自己每个月读一本书,每星期花时间做运动,这些通通都是触手可及的事情,“突破自己”真的没有想像中的难。 事实上,在职场里,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行动力超弱,要不然就是言行不一致的。 要很高的薪资,却不愿意付出多一点,深怕会“吃亏”给公司。 每天挂着“我要很成功”的旗帜,却不愿意承担风险,老是左算又算,说到底,也都是想要让自己选择一条舒服的道路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我发现那些愿意付出比普通人多一点点心思的人,就很厉害了,哪怕比人付出那百分之二十,就可以和普通人拉开差距。 所以有时侯要比别人优秀,真的没有那么难。 难,是难在,大部分人不愿承担“责任”,或对成功的渴望不大,但又偏偏却觉得自己“值得更好”,但是赋予他们机会发挥的时候,得到的往往都是“我再想一想‘’的回应,结果后来什么也都没做,然后只好默默仰望着别人的成功。 因为如果回答了“ok, i’ll do it”就意味着“我愿意承担相关的风险和责任”,我会想尽方法把任务完成。 “I”ll think about it”总比”I’ll do it”轻松得多吧? 那些“成功者”有那些不是“违背人性”的呢? 强逼自己早起床,强逼自己多做一点,多学一点,事实上,要成就一件事情,真的需要处在“不舒服”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偏偏现今社交媒体把成功展示得如此简单,“赚钱”的管道堪称出神入化。 兼职做“网卖”可以月入过万,直播陪聊也都可以月入好几千,让人不禁怀疑“我到底工作累得像狗酱”到底在干什么?不如轻轻松松做做兼职就好。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确实多了很多可以赚取金钱的管道,但是要建立一个长远和稳定性的收入来源,把根基先打稳,才是长远之计,除非你想要永远活在泡沫经济中。 是的,“成功”真的从来都不是你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真实世界里,成功的方程式 = 努力 × 坚持 × 机遇 × 贵人 × ….还有无数个因素。 但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往往就是从跳出舒适圈开始,没有之一。 成功不仅仅需要努力和坚持,还需要具备跳出舒适区的能力。很多人喊着要成功,但却不想付出多一点努力,深怕吃亏。然而,只有那些愿意付出多一点心思的人才能在职场上脱颖而出。对于那些想要成功的人来说,建立新的习惯,学会与人交流、阅读和运动,都是触手可及的方式来突破自己。成功的方程式并不是简单的努力和坚持,而是努力、坚持、机遇、贵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建立一个长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需要把根基先打稳,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地面对风险和责任。

员工管理 | 舒适圈 Read More »

TOP 5 电子商务公司销售业绩分析 ~ SVO WELLOUS 遥遥领先

在过去的几年里,电子商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彻底改变了我们购物的方式和商业的运作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技术的进步为这场变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从全球各地的商家到手中的智能设备之间交易变得前所未有地便捷。随着消费者习惯的转变,线上购物不仅成为一种趋势,更是生活的常态。 企业迅速适应这种新兴市场,投资于在线平台和数码营销策略,以此来把握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开辟新的收入渠道。电商的兴起不仅带动了传统零售业的数码化转型,也孕育了一系列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从而激发了新的商机和经济活力。 根据Businesslogy马来西亚90强线上营销/电商/直播/微商&代理公司销售和利润报,分析了数十家在线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公司的年度销售业绩, 以下是TOP 5 在线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司销售业绩分析:   TOP 1. TRADER2U SDN BHD – SVO 2021年的销售额达到319.5百万令吉,较2020的180.3百万令吉显著增长,增长率约为77%。作为数码商务平台,SVO品牌的显著增长可能源于电子商务的增长趋势和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 竞争优势: SVO显著销售增长表明其在数码商务平台领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其成功源于其S2B2C模式、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以及高效的FIV5S业务系统。此外,他们有效利用了数据分析来优化营销策略和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吸引和保留客户。通过社交媒体广告、内容营销和与意见领袖的合作,以接触并吸引更广泛的在线受众。   2. WELLOUS SDN BHD – WELLOUS 2022年的销售额为73.1百万令吉,尽管比2021年的99.9百万令吉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该品牌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表现可能受到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竞争优势:尽管销售额在2022有所下降,但它在功能性食品市场的表现仍然强劲,这归因于其高质量的产品。WELLOUS为少数生产液体营养补充剂的公司,全球采购原料专利,是市面上用最多国际专利成分的公司。他们强调研发团队对营养研究和趋势的关注,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教育,以强化其市场地位。此外,WELLOUS在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的努力,通过社交媒体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旗下出名产品有Zenso,Tigrox, Immority等系列。 备注:详细报告可登入购取 https://mybusinesslogy.com/ 3. SIGNATURE SNACK SDN BHD – SIGNATURE MARKET 2022年的销售额为57.4百万令吉,较2021的83.7百万令吉有所减少,但仍显示出良好的市场表现。作为零食类产品,其销售额的变动可能与消费者口味和健康趋势的变化有关。 竞争优势:SIGNATURE MARKET虽然在销售额上遇到了挑战,但依旧展现出坚韧的市场定位,这得益于其在健康零食细分市场中的专业地位。品牌坚持以消费者健康为中心,提供一系列优质的零食选择,这些产品不仅味道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期望,同时也符合他们对于健康和营养的追求。他们能够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这种策略不仅增强了顾客忠诚度,也为品牌赢得了口碑。   4.  OASIS SWISS SDN BHD – OASIS LIVE MALL 2022的销售额为40.9百万令吉,与2019的14.6百万令吉相比,实现了近180%的增长。这一增长可能归功于家居和厨房产品市场的拓展以及有效的在线销售策略。 竞争优势:OASIS LIVE MALL品牌在2022的销售额实现了增长,这与其在线销售平台的成功推广和优化有关。增长的驱动力可能包括创新的营销活动、强大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以及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技术层面,OASIS

TOP 5 电子商务公司销售业绩分析 ~ SVO WELLOUS 遥遥领先 Read More »

你对工作感到倦怠吗?5个迹象告诉你

我们听说过很多创业者由于工作倦怠,最后坚持不下去了。不幸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精疲力竭了。至少,在陷入崩溃之前,我们并没有采取任何自救的措施。 如果你想避免工作倦怠带来的问题,那麽就退后一步看看自己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一些迹象会表明你快要精疲力尽了。当你看到这些迹象时,你必须重新思考该采取什么措施才对。 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其他的人,工作倦怠绝不是好事。如果出现以下这些迹象,表示你可能快要产生倦怠了:   1.难以集中注意力 濒临工作倦怠的第一个迹象是难以专注于手边的工作。我有时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当我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我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去浏览脸书(Facebook)或藉由看书来逃避工作。 当你发现自己难以专注于手边的工作时,这可能是即将出现工作倦怠的迹象。很快,你就会觉得不想做任何跟工作有关的事情。   2.开始厌倦长时间工作 你刚开始创业时充满热情,对工作感到兴奋。现在你对于花时间工作感到厌倦。你希望有时间和朋友、家人在一起,你开始讨厌工作上的事情。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表示你已经出现工作倦怠的征兆,是时候该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线,同时安排一些休闲时间,放松自己,并且维系一下亲友间的关系。   3.很少有好心情 你的亲人是否感觉你有什么不对劲?你会经常发脾气吗?如果是这样,你可能有工作倦怠的征兆。当你总是对孩子大发雷霆,或对朋友发脾气时,表示工作让你感到压力很大。 如果你发现到,由于你长期心情不好,使得你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变得很紧张,这时候你可能是该放下工作,休息一下了。   4.你觉得工作已经占据了你的生活 当你濒临工作倦怠时,你会觉得工作占据了你的生活。你感觉除了工作什么都做不了。此时,你察觉到事情有点失控了。虽然你可能想成为一名企业家,但现实是你并不希望“工作”成为你生活中唯一的事情。如果“工作”是唯一的事情,那就表示你的工作与生活已经失去平衡,你可能很快就会筋疲力尽。   5.你的健康开始受到影响 最后,如果你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你很可能是工作倦怠。压力大会导致体重增加。此外,由于工作占据了你的生活,你可能会睡眠不足,这样就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出现了这些工作倦怠的迹象,可能是时候该休息一下了。研究表明,过度工作会引发各种问题,并且影响你的领导能力。 适时的休息可以帮助你避免工作倦怠,让你从新振作精神,恢复到正确的状态,做出更好的决策,为公司面临的挑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你对工作感到倦怠吗?5个迹象告诉你 Read More »

MDEC & BMCC 加强英马合作,致力于彻底改革数码经济

吉隆坡,2024年2月22日 – 英马商会(BMCC)和马来西亚数码经济机构(MDEC)今天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英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数码贸易和经济合作。 由MDEC首席执行官 TS. Mahadhir Aziz 和BMCC首席执行官 Jennifer Lopez 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在数码部长 YB.Gobind Singh Deo 和英国驻马来西亚高级专员 HE Ailsa Terry 以及英国首相对东盟EC、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贸易特使Richard Graham 的见证下进行,强调了两个机构致力于培育战略联盟、促进知识交流,并发起旨在推动数码转型和创新的各行业倡议的坚定承诺。 MDEC & BMCC 领导在签署谅解备忘录后互换文件  谅解备忘录主要包括促进投资、人才发展、市场开发和设立BMCC数码技术委员会。这为马来西亚专业技能和快速增长的数码公司提供了进入高增长潜力市场的途径,使它们能够将产品和服务扩展到英国。 强调英国作为欧洲顶级科技投资目的地并拥有世界第四大科技独角兽数量的地位,这一合作标志着两国之间加强数码领域合作的重要一步。 数码部长 YB.Gobind Singh Deo 出席双方的圆桌会议。 MDEC首席执行官Mahadhir Aziz表示:“我们很高兴与BMCC携手,因为这体现了我们致力于推动数码转型和丰富数码经济的坚定承诺。通过 PeMangkinMD 国家战略倡议,我们的目标是产生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促进卓越增长,重塑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BMCC首席执行官Jennifer Lopez 对这一合作的变革性影响表示乐观:“英马之间的双边贸易目前健康稳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为58亿英镑,突显了两国之间深厚的历史纽带和强大的商业交流。然而,增长的真正潜力仍未挖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利用即将到来的机会。数码经济为企业提供了创新、增长和全球扩张的巨大机会。通过与MDEC的合作,我们旨在促进马来西亚和英国企业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推动共同繁荣和增长,并利用CPTPP最大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好处。” 数码部长与全体 MDEC & BMCC 代表大合照 MDEC和BMCC都期待这一合作在培育马来西亚动态而具竞争力的数码生态系统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利用CPTPP提供的机会,并坚定致力于实现共同目标。 更多详情欢迎浏览双方网站: Malaysia Digital Economy Corporation | MDEC British Malaysian Chamber Of Commerce

MDEC & BMCC 加强英马合作,致力于彻底改革数码经济 Read More »

第163期 |【封面】 实践 ESG 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在当今日益复杂和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家们正积极寻求新的方式来推动永续发展并创造永续共享价值。在这个背景下,环境 (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理念崭露头角,成为了企业界的重要议题。ESG不仅关乎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涉及到创新、竞争力和未来的生存。 这期我们有幸采访了高产柅品工业(Kossan Rubber Industries Bhd)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丹斯里拿督林宽城,一位家喻户晓的杰出企业家,带领其团队坚定践行ESG理念的企业领袖。他在采访中分享了对企业家精神、ESG理念和永续发展的独特见解。 企业家精神需要与时并进 林宽城认为,过去与现在的企业家所面对的挑战截然不同。以前,企业家主要靠拼搏和意志力来应对挑战;但现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除了要靠拼搏的精神和终身学习外,企业家也必须与时俱进、拥抱科技、改变思维方式,以迎接新的挑战。 他强调了创造与创新力的重要性,并指出企业家必须更敏锐地发掘新时代的市场需求。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利用科技,重视数据分析和市场研究,以便在激烈的红海市场脱颖而出,继续创造蓝海。 ESG理念与当今企业密不可分 林宽城表示,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ESG元素是塑造企业成功和长期价值创造方面至关重要。他认为,每个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都需要关注这些ESG元素,因爲中小型企业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一部分,对其上下游企业都产生影响。对ESG元素的重视与落实,与企业的生存和永续发展存在直接关係,否则将可能失去商机。 林宽城还强调,ESG不仅是一种企业道德和企业责任,也是一种可以节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能效率的商业策略。 ESG实践与目标 ESG的实践早已经成为高产柅品工业的商业战略的一部分。林宽城在此次采访中分享了该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包括员工健康与安全及社区发展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落实与实践。 “试想,一个不太乾净或危险的工作环境,我想员工也不愿意爲公司服务。所以,公司非常强调并全面落实维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目前公司具有 ISO 45001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系统及 ISO 14001 环境管理系统的认证,这是我们积极在推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宽城强调并説明了其公司对于员工健康与安全的高度重视。不仅如此,他还指出,企业的投资不仅只重视其财务回报,对于环境保护及员工福利也相对重要。提供安全与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增加员工的信心,使得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有助于创造双赢,利于永续发展。 另外,高产慈善基金会(Yayasan Kossan)于2015年由林宽城创办,制度化拨出公司利润和系统化推动教育及社会公益工作,这也是彰显了林宽城及其公司高产柅品工业致力于推动ESG方面的努力。 林宽城也指出,除了财务指标之外,ESG亦是当今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表现的指标。因此,ESG已经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个必需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门票。 关于未来三年内KOSSAN的ESG目标, 林宽城表示, 他们将持续推动与改进碳排放量的报告机制、设定减量目标之基准并导入绩效指标,制定更完善的永续战略与蓝图, 以将KOSSAN打造成一个符合ESG标准的典范企业。 率先推动企业绿色价值链计划 (Greening Value Chain Programme) 高产柅品工业被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选为第一家参与合作推动企业绿色价值链计划的公司,致力于共同推动中小企业实施ESG计划。 在此专访中,林宽城也进一步分享了该公司对于ESG的其中一项倡议。他强调,要在永续发展之旅中取得成功,需要加强与商业伙伴的协作,创造永续性共同价值。因此这一合作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和永续发展。 这项合作亦鼓励该公司的战略中小企业供应商积极参与ESG倡议,并为他们提供支援,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指导和培训,还包括可能获取由低碳转型基金(Low Carbon Transition Facility,LCTF),以可负担的价格为中小企业的营运资本或低碳实践相关的资本支出提供免费或津贴资助。 这一举措不仅强调了高产柅品工业对于ESG的承诺,既自身实践之外,还积极助力其他企业迈向永续未来,突显了他们在社会责任领域的领先地位。因此,高产柅品工业不仅在自身实践ESG。 ESG之旅的第一步 林宽城对马来西亚的ESG发展与概况表示肯定。他认为大环境已准备就绪踏上绿色未来之旅,因此企业需要积极跟进。他呼吁传统行业要变革,顺势大方向,拥抱科技以及ESG趋势,采用新的方法,适应数码经济、工业4.0等,以确保自身的竞争力和永续能力。 针对那些希望加入ESG行列的企业,林宽城的建议是寻找专业的顾问公司,因为这些顾问公司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符合国际标准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实施ESG过程中重要关键之一。 最后,在采访中,林宽城强调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他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提醒我们,每个人必须努力和对自己要有所要求,以科学、精准、务实和理性的态度要求自己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机会。 林宽城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心态决定事情的成败,因此他鼓励大家保持脚踏实地,用正确的态度做事,不要贪图好高骛远。这些坚定的信念不仅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成功,也为他的企业带来了卓越的成就。

第163期 |【封面】 实践 ESG 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Read More »

UNIQLO创办人柳井正:从一家店开到2000家,创业者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马云说:我最佩服两位企业家,一位是卖咖啡的,把自己卖成了星巴克,还有一位是卖衣服的柳井正。 柳井正是谁?UNIQLO创办人,还当过日本首富。很厉害吧!可是,年轻时的柳井正却并不厉害,也没有超越同龄人。 他不爱学习,每天都沉迷于打麻将和玩游戏之中,毕业后在东京只工作了9个月。后来回老家娶老婆、继承家业。家产也不多,就一家小服装店,只有6名员工,结果没搞多久员工走得只剩下一个人。人生相当失败。 这事对柳井正打击很大,他决定发奋图强,不能让别人看笑话,不能让父亲丢脸。于是柳井正开始学习和实践经营之道。他认为只要愿意面对困难,不断学习和改正,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后来,柳井正创立了UNIQLO,从一家店做到全球近2000家店,年销售额近2万亿日元。他靠着自己努力,一步步实现人生完美逆袭。 柳井正将他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写在了这本《经营者养成笔记》中,全是以UNIQLO的运营经验总结而成的精华。 何为经营者? 柳井正认为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是经营者,上到创办人、老板,下到各层管理、店长都是经营者。他对经营者的定义是——一切为了取得成果而不断努力的人。一家优秀的公司,必须是由多位优秀的经营者组成。所以书中的经验是值得任何创业者、想创业的人、职业中人都能学的。 小编根据本书知识,总结出8条成为成功人士必备的能力,能让普通创业者能学能用的。 妨碍发展最大的敌人就是「常识」 「摇粒绒就应该用在登山服和户外服上,而只有炎热的夏天才应该卖雪糕……。」当我们在一个行业、一个公司里待太久,就会把现有的状态当成常识,而我们的思维也将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规则原本是没有的,只是我们为了自身方便而划分的,所以这种规则往往没有考虑顾客。 柳井正认为:「行业是过去,顾客是未来,不要过分关注竞争对手,则要全心全意地以顾客为中心展开经营。」 7-11打破「夏天卖冰淇淋,冬天卖关东煮」的常识,反季节销售,结果卖得非常好,其他便利店也都纷纷效仿。如今夏天卖关东煮,冬天卖冰淇淋已经成了便利店行业的新常识。而UNIQLO则是打破「HEATTECH这类商品应该在体育用品店销售」的常识,将其引用日常服装中,并增加了抗菌功能、速干功能、保温功能,结果HEATTECH卖得非常好,2005年就卖了450万件。 2010年HEATTECH的销量达到8000万件。   一件事决定做就必须做到底,即使风险很高 一旦我们选择冒风险,最不该犯的错误就是,「冒着风险进行新的尝试,舍弃了眼前的利益,结果新的尝试却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这样一来,不仅是短期利益,为进行新的尝试而投入的成本以及未来的利润都将成为泡影。因此,一旦决定冒风险,就必须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直到取得成果。这是很重要的经营之道。对于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不向挫折低头,不因一两次的失败而气馁。一旦放弃,一旦我们的努力半途而废,我们就将一无所有。 只有学以致用,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对经营者来说,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资讯, 「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并且要「勇于尝试」。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经营者不是学者,学者可以为累积知识而学习,但是经营者这样学没有意义。有些人看书时只是发出「原来还有这样的想法!」、「这想法也不错呀!」等感慨后就把书阖上,这种阅读方式是不可取的。正确的阅读方法是——以与书对话的方式进行阅读,比如可以经常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 这里所写的内容,如果是我会怎么考虑 我们公司符合哪种情况呢? 在我们公司可以怎么去做呢? 不仅仅是看书,听课、听别人的演讲、参观等等都应该是这种态度。 能成功多半是习惯问题,并非能力问题 开一家公司也好,开一家店也好,都面临着很繁杂的事情。比如能否保持仓库整洁,创建便于找到商品、易于工作的环境;商品是否陈列整齐美观,便于顾客选购;要注意商品不要标错价格;要注意观察货架上的商品,去除滞销的,换上畅销的,并且为了确保更换顺利而创立一套系统;要让店员精神饱满,乐观开朗地接待顾客;要妥善处理好顾客投诉,避免负面影响……。 这些细节,单个来看并不难,只要遵照各项工作的原理,每天认真地做好,出现问题就立刻解决,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需要多费力的事。只要都能做好,那离成功就不远了,但难的是培养出习惯。 只有成为习惯,坚持不懈才不会觉得累。很多人会惊叹,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到每天都读两小时的书,自己尝试一段时间就放弃了。不是他们有多强的毅力,而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习惯就不觉得累。养成正确的习惯,达成正向回圈之后,离成功就不远了。 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很好,重要的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直到成为一种习惯。 当机立断,立刻执行 同样取得5000万用户量,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只用了13年,而互联网用了4年,Facebook仅用了2年……。这说明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慢了,上个月能用的想法,下个月可能就不适用了。 因为速度对经营来说非常重要。在一个巨大的机会面前,只有以比别人公司更快的速度,提供世界公认的真正优秀的产品,才能占据市场。这是速度的第一层意思—迅速抢占先机。另一层意思是快速完成工作,当机立断,立刻执行。拖延是生产力最大的敌人,拖着拖着不但错过时机,自己也没激情了,不想再做下去。 不怕失误,错了只要还有时间就能回血再干,错过了时机,花再多时间想的创意也不值钱。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长,只有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人。 坚持「成果」,而不是执着于计画 做计画,做准备很重要,但是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就应该坚持计画中设定的成果或者是目标。很多时候,我们花大把的时间去做计画,做完之后总希望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是错误的。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很快,也许你的计画做得很好,但是不适用,最终按计划也无法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值得我们执着追求的只有最终的成果,其他都不是。 公司是顾客的,赚钱只是顺道 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公司是谁的? 老板的?不对。公司是顾客的。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为顾客解决难题。无论是开一家餐馆,帮顾客解决吃饭的问题,还是做经营者,帮顾客解决买东西的问题,目的都是为了顾客。 创业都是为了追求利益,通俗的就是赚钱,但只知道赚钱的企业活不长久。 如果公司只关注钱,而非顾客的幸福,最终一定会表现在商品或服务上。顾客会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绝不可能蒙过去。久而久之,顾客就会远离你而去。而那些为顾客考虑,有使命感的企业,即使是产品卖得贵,都能很畅销。   经营就是与矛盾做斗争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要做出好产品就需要花更多的成本。但是,如果把这些成本加到商品的价格里去,消费者肯定是不满意的,他们就会流失。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要降低成本。 这两者明显是矛盾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做不到。 这个答案是普通人都能想得到的,但作为经营者,作为专业人士,不能仅仅是想到,做不到就放弃。那样的话,与一般人有什么区别。一流的经营者,绝对不会一上来就说做不到。他们会说:「好的,我们试试看。」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问题。 说到底,一个合格的经营者就是要不断与自己做斗争,克服人性的弱点,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对手。 创业者 2019-12-10 :  https://www.cyzone.cn/article/567381.html

UNIQLO创办人柳井正:从一家店开到2000家,创业者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Read More »

马来西亚热门健康食品品牌分析

根据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55%的马来西亚民众都有服用健康食品的习惯。近三年来,新冠病毒肆虐,马来西亚的新冠疫情单日确诊人数也一度飙升至上万人, 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因而大大地提升,除了线下零售,民众也开始习惯通过线上渠道购买。 健康食品消费者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和年轻人为主,数据显示,25-40岁人群占比达39%,健康食品市场消费主力呈现年轻化趋势。这提示我们——“健康食品”不再与“老年食品”划上等号,而是走向“全龄化”拓客新趋势。   在马来西亚,健康食品品牌最畅销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品牌认知度、营销策略、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趋势等。以下是一些在马来西亚市场上表现良好、受消费者欢迎的健康食品品牌(截至2023年信息更新): 1. Country Farm Organics 成立年份:1998年 特色:Country Farm Organics 是领先的有机食品供应商之一,提供从有机谷物和种子到健康零食和有机饮料的全方位产品。在本地或国际连锁超级市场及独立有机食品经销商都能找到Country Farm Organics一系列的产品,价格讲求合理,以期望每个人能享有健康有机食品。产品除了自家天然有机产品系列外,还出售各类有机品牌产品,有机蔬菜丶面包及有机天然的保健品。 更多资讯,请浏览 https://www.countryfarmorganics.com/ 2. BiO-LiFE 成立年份:1998年 特色:BiO-LiFE 提供一系列广受马来西亚消费者欢迎的营养和健康补充品。它的产品包括为心脏健康、关节健康、儿童健康和一般福祉设计的补充品。自 2016 年 11 月收购 Mega Lifesciences 以来,BiO-LiFE Marketing 成为其一部分。Mega Lifesciences 是一家领先的制药和营养品公司,总部位于曼谷,并于 2014 年上市。Mega 积极参与帮助数百万人获得安全有效、世界一流品质的营养和草药补充剂、非处方药和合乎道德的产品。 更多资讯,请浏览 https://biolife.com.my/ 3. Love Earth 成立年份:2013年 特色:Love Earth 以负担得起的有机和天然健康食品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包括有机干果、天然零食、有机种子和谷物等。旗下的产品皆已获得澳洲NASAA的有机认证,消费者除了能在各大商场,也能在国内超过1000家的有机商品专卖店购买到Love Earth的有机食品。与此同时,Love Earth的产品也从一开始的5、60种,逐渐增加至160种,食品种类涵盖了豆类、果干类、米类、面粉类、宝宝食品类,甚至还有各式各样的酱料与调味品。 更多资讯,请浏览 https://www.myloveearth.com/ 4. Signature Market 成立年份:2014年 特色:马来西亚首个专注于通过天然和全食品的电商食品企业,采购优质原材料生产具有营养价值且价格实惠的产品,专注于提供高品质、有机和天然的健康食品。旗下超过500种产品只采购优质原料来制成,让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高品质食品,提升本地甚至是东南亚社区健康的生活素质。 更多资讯,请浏览 https://www.signaturemarket.co/my/marketplace/ 5. Wellous

马来西亚热门健康食品品牌分析 Read More »

关于企业下市(上)

企业通常在上市时会进行大肆宣传,但下市的消息却相对低调。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企业下市的原因和情况,以及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自愿下市。 下市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被证券交易所除牌,不再在公开市场交易。下市的种类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愿下市(Voluntary Delisting),第二类是强制下市 (Mandatory Delisting)。我们今天先谈谈自愿下市。 自愿下市是由上市公司自主决定的。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在没有监管机构干预的情况下,回购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股份,即私有化。企业自愿下市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公司可能觉得股价被低估或长期偏离了合理价位,认为内在价值高于市价。失去上市的价值后,大股东通常会在股价低迷时回购股权,实施私有化。 上市后,公司必须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如果业绩未达市场预期,投资者可能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为了维护股价稳定,大多数公司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敏感度过高时,为避免股价波动对公司造成损失,企业可能选择自愿下市。 有些公司可能渴望拥有更自主的决策权,不愿接受大众投资者的批准,因此选择私有化。私有化还意味着公司的主要决策权将重新分配给少数主要股东,提高决策效率。 此外,为了更专注于业务,实施中长期计划,如改革、内部整顿或架构调整,一些公司选择自愿下市。为避免计划导致股价波动,他们选择自愿下市,并专注于业务变革。同时,他们还能省下挂牌的费用,如行政费用、法律咨询费用,用于未来项目的资金支付。 有些公司也因市场不确定因素太高而选择自愿下市,特别是在发生不可控因素时,如政治不稳定、战争、疫情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自愿下市可能更有效地减少受大环境影响而导致的股价损失,之后可能再度上市。 虽然有人可能质疑这样的例子有多少,以及下市后再上市的企业是否能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但实际上,这并非绝对。 企业大亨丹斯里阿南达以私有化旗下公司而著称,这些公司往往以更高的估值再次回到市场。例如,他在2007年将明讯(MAXIS)母公司私有化,然后在2009年通过IPO将大马业务重新挂牌,筹得大约130亿令吉。 还有一些公司是因为被收购重组而自愿下市,其中康宁药剂(CARIN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在2020年被大马7-11控股(SEM)收购后,选择了下市。 现在我们先说到这里,下一期将继续讨论“强制下市”。

关于企业下市(上) Read More »

30岁了,想转行会太迟吗?职场专家:当你犹豫时,先问自己这2个问题

读心理系,想做人资,毕业后5年却在另一个行业,虽然间接相关,却不是直接相关。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会设有人资部门,通常是大企业,而现在大企业用人,都要硕士学历,像是人资部,会比较偏爱人资研究所毕业的求职者。这个学历,是第一个必备的标签。 最近一名年轻人想换工作,可是履历丢出去,一直无消无息。今年29岁,面对旋即而来的三十而立,充满焦虑不安,于是来找我做职涯咨询。我一看他的履历,马上明白他卡在哪里﹑不获得企业青睐的原因。 他读心理系,想做人资,毕业后5年却在另一个行业,虽然间接相关,却不是直接相关。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会设有人资部门,通常是大企业,而现在大企业用人,都要硕士学历,像是人资部,会比较偏爱人资研究所毕业的求职者。这个学历,是第一个必备的标签。 如果不具人资所学历,至少过去的工作经历是在人资部门任职,熟悉企业的选育用留等各个环节与工具。假使连这个第二项标签都不具备,就必须是学校刚毕业未久,具备年龄上的优势,但是到了30岁,还没进过这个领域,的确会有些困难。 你要依靠的不是机会,而是幸运 不过也有特例,我在教授的斜杠进阶班有位学生,5年前进到企业做人资之前,换过不少工作,像是在旅行社做OP,还开过舶来品店2年﹑做占星师1年…直到40岁,一个因缘际会,加上他很会表达﹑为人热心,被破格录用,月薪5万多元。可是这种例子不足为恃,因为靠的是「机会」,而机会是别人给的,最不可靠,无法预测与仰赖,最终仍然要靠自己才行。 人的一生,有三大决定关键,依序为命运﹑机会﹑幸运,各指的是: 命运:天生下来就决定的,比如家庭﹑父母﹑手足﹑美丑﹑智商等,这是个人无法控制的部分,没法改变,只能改善。 机会:需要当下透过行动来掌握,像是买一张彩券﹑投资一档股票等,但是只能部分控制,无法百分之百掌握,其中运气的成分极大。 幸运:可以透过长时间耕耘而不断加强中,比如工作﹑理财等。虽说好运与坏运各五五波,但是在经过努力之后,好运的机率会逐渐提高,慢慢的就变成一个充满幸运的人﹑令人羡慕的上帝宠儿。 还好,不论找工作﹑或做工作,都属于「幸运」的范围,这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可以靠自己去调整与改变,渐渐握有主导权。接下来,你最想知道的,莫过于究竟要做哪些事,才能越来越靠近幸运﹖我的答案是…贴标签! 标签越多,求职路上越幸运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根据你要达到的目标,把需要的条件准备妥当。像是想到大企业做人资,不妨上网查看企业都列了哪些求才条件﹑有哪些相关的讨论,并向大企业的员工侧面打听,了解必须要具备的「标签」有哪些,学历标签如人资所硕士﹑心理系所,技能标签如证照,工作经历标签如人资经验。所以,标签有两个特性: 1.越相关,加权越高! 2.越多个,总分越高! 有些人之所以在求职上看起来比较幸运,是因为他们在之前把所有的相关标签一一准备好,贴在胸前,企业一眼就能辨识他们的存在与能力,机会的弹珠便会向他们倾斜,一而再,再而三,别人就会以为这些人是天之骄子﹑格外幸运。其实,他们的幸运是靠自己创造与累积,并没有比较走运。 再来看本文的男主角,在刚毕业时,他有想到考人资所,可是考虑过多﹑犹豫再三,比如他会想台湾的人资所没几间,而他不是本科系,不容易考上,于是放弃没去考,这样过了5年。不过除非有特殊的机遇,有企业愿意当他是25岁,从人资最初阶做起,而他本身也蹲得下去,就有机会进到人资领域。 假设此路不通,还有没有别的路子?有啊,他也想过读心理咨商所3年,考上心理咨商师!可是打听的结果,发现心理咨商师的月收不稳也不高,也就不了了之。现在30岁,就算顺利毕业之后拿到执照,也叫34岁,是一个令人心惊胆跳的「高龄」!这是他踟蹰不前的原因。说着说着,他突然沮丧地说:「一切都晚了,都来不及了!」 没有「早知道」,只有「早去做」 他对时间的焦虑,可想而知。问30岁的人,几岁算老﹖他们会说35岁!可是如果换成从35岁回头看30岁,情形就大不相同!我们大多数人回头看年轻时,是不是都有些抱憾? 都会说:「早知道,我那时候应该去学…今天就不是这个样子!」、「早知道,当时我应该改变的,今天就不止如此!」 所以,现在是那个「早知道」的年龄,而千金难买早知道,不是吗?假使他现在啥都不改变,到了35岁时,会捶胸踱足地说:「早知道,30岁我应该发了狠,放下一切去读人资所」,或是「早知道,30岁我应该别想那么多,去读咨商所」,这么一来,在35岁时,至少有一个标签让他能够接近想做的工作。 时间一直在流逝中,现在你嫌时间太晚﹑害怕来不及,5年后你会更害怕来不及。还不如换个心情,站到35岁这个时间点,回头看自己的30岁说: 「还好,当初我做了这个改变,今天才来得及能够有这个机会。」 贴标签需要付出时间与心力,也可能失败,但是如果凡事都因为事先无法确定100%成功,就放弃不做,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失败!以及必须面对因为时间流逝,生涯越来越高的风险。所以做好求职条件的准备,只有「早去做」,没有「早知道」。当你在犹豫要不要去做的时候,不妨问2个问题: 如果现在我去做,3年后会怎样? 如果现在我不去做,3年后会怎样? 答案马上浮现,有做就有机会成功,没做就是注定失败,那么还犹豫什么?就去做啊!做任何对的事,不嫌晚,就会永远来得及。而之所以来不及,是因为从未开始去做。 《今周刊》作者简介_洪雪珍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909200018/?utm_source=popin

30岁了,想转行会太迟吗?职场专家:当你犹豫时,先问自己这2个问题 Read More »

品道优活 | 创业不难,难在改变

每当听到学生对我说:“开咖啡馆是我的梦想。“,我都会接着说:”梦都会有醒的时候,做任何生意都需要定下Judgement Day 以审判你的梦想是否有足够的现金链,让你继续追梦。如果真的不行,还是需要面对现实。提早结束业务,以不至于为了梦想,而负载累累或牵连到爱你的人,以至悔不当初。 学习 创业当老板和打工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你需要问自己是否可以维持这个兴趣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否可以每天24小时都在烦恼它,且全年无休。甚至在很多时候,你的无私付出和经营都会一一被无情的市场否决和忽视,你是否还能挺住?那时的你,记得别忘了问问自己是否还觉得老板很好当? 很多人都觉得做了Marketing Campaign 就会有生意来,其实不然。所有的Marketing Campaign都会经历发酵期(如果你做对了),而这发酵期都是漫长且烧钱。很多创业者在还没等到春天的到来就放弃了。再者等待时候,就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光有鉴定的信念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不断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保持Persistent才能到达终点。 脾气 创业者的脾气必须要好,因为不但要面对客户,还要面对员工,如果你脾气不好,又是间初创公司,那会有人才要留下来帮你。学习情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初创者在遇到顾客的批评他家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都会很自然的当作对方是在批评他本身,而引起骂战。初创者必须有能力将“自己”从公司分割出来,保持专业的态度来处理客户上的分歧,避免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毁了当初所做的一切Marketing Campaign。 装修 现今的咖啡馆只要能做到性比价高且卫生就可以,不必投太多资金在装修。可是,还是有好多学生会全力以赴在烦恼着店里的装修,如在装修自家的独立式,而不是以商业的考量为出发点,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环-员工培训。在 买咖啡机的时候,也以设计或牌子为优先考量,而在营运过后,才发觉自己买错了咖啡机,如:保养费太高,配件缺货,太难操作,在培训上也非常吃力。钱要花在刀口上,而不是在Brick & Mortar。再加上Digital Marketing 比 Brick & Mortal 来的更总要。光有装修,而没有商品能卖,最终只会面对倒闭的困境。 品牌 第一步,永远不会是在Branding。 因为你是新创公司,在缺乏历史背景和顾客群,所谓的Branding就如盲子摸象,事倍功半。而要强攻的是如何卖咖啡(销售)和做好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了数据才能在对的时间,做对的决定。没数据,全靠感觉和经验只会换来白忙一场。 结语 在咖啡馆这行业,所需的创业资金是非常低,缺的是人格魅力。如果你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你的创业已经成功了一半,且要开两间小型咖啡馆一点都不难,可是一到第三间就必须学习如何留住人才,一旦出错就会回去原点,重新开始。

品道优活 | 创业不难,难在改变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