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律师信箱 | 堕胎属于合法行为吗?

专栏:律师信箱 作者:邝炯文律师 Jason Kong   什么是“堕胎”? 人工流产,又称堕胎、中止怀孕、终止妊娠,是指用药物或手术等人工方式终止怀孕。而自然发生的中止怀孕现象则通常称为小产或流产。另外,因怀孕中出现异常现象导致母体或胎儿遭受到生命危害,需要以人工方式引发产兆的手术,则称为引产。 根据估计,每年全球堕胎案例有4,400万例。堕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合法的,例如因乱伦或强奸而怀孕、胎儿异常,或是危及母体健康。某些国家须要特定条件和证明才能让孕妇合法堕胎,例如继续怀孕会危害孕妇生命或健康、胎儿身体残缺或拥有遗传疾病、孕妇未成年或因非婚姻关系怀孕等等。 在马来西亚法律中,堕胎属于合法行为吗? 许多国家允许孕妇在母体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堕胎,包括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等等,而马来西亚属于其中之一。马来西亚刑法(Penal Code)说明了除非继续怀孕会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且堕胎为医生提出的理性建议,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被允许给孕妇实施堕胎。 马来西亚刑法第312条文阐明了任何故意给孕妇实施堕胎,且不是以善意挽救孕妇生命为目的的人,将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或两者并处;如造成已有胎动的胎儿被堕胎,实施堕胎的人将被处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同一条文的解释也说明了孕妇自行堕胎的行为也属于第312条文中的犯罪。 然而,如果给孕妇实施堕胎行为的人是一名注册医师,且该医师给孕妇实施堕胎是出于善意的理性选择,如继续维持孕妇的妊娠将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或者对孕妇的精神或身体带来伤害等等。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堕胎属于合法堕胎,并不违反马来西亚刑法中的第312条文。 给孕妇实施堕胎需不需要获取孕妇的同意? 根据马来西亚刑法,给孕妇实施堕胎的行为必须在得到孕妇的同意之后方可实行。据马来西亚刑法第313条文所述,任何未经孕妇同意给孕妇实施堕胎行为的人将被处以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给孕妇实施堕胎行为期间造成孕妇死亡是犯罪吗? 马来西亚刑法第314条文阐述了任何在获得孕妇同意之后给孕妇实施堕胎行为,而导致孕妇死亡的人将被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该孕妇没有同意实施该堕胎行为,并且在堕胎行为中途死亡,那么给该孕妇实施堕胎行为的人将被处20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不想留下这个孩子” 有些孕妇在自愿选择堕胎的时候有些迫不得已的理由,例如她们是在遭遇强奸或者乱伦之后才怀上孩子,她们怀上孩子并非自愿,所以不想将这个孩子生下来。因此,这类孕妇可能会做出堕胎、将孩子生下来后杀害新生儿的行为,但是这类行为在马来西亚法律中是不被允许的。 马来西亚刑法第315条文规定,任何人包括孕妇本人,如果出于防止胎儿出生的目的,在胎儿出生之前故意实施阻止胎儿活着出生或使其出生后死亡的行为,并确实阻止了胎儿活着出生或使其出生后死亡的,将被处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或二者并处。 此外,马来西亚刑法第309A条文规定,当孕妇在生产之后大脑意识由于受到生育影响仍未恢复而在混乱状态时,实施了导致新出生的婴儿死亡的行为,那名产妇犯“杀婴罪”。而第309B条文说明了法院应判处犯杀婴罪者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关于现代社会上常见的弃婴情况 一些孕妇也会选择在生下孩子后因为某些原因将他们抛弃,即为“弃婴”。或许她们是因为非自愿的情况下生下孩子,或者在生下孩子后没能力抚养。但无论什么原因,抛弃新生儿这类行为已经违反了马来西亚法律。 马来西亚刑法第317条规定,任何人如果因为想要隐瞒孩子的出生而故意遗弃婴儿,或在任何情况下遗弃孩子,以至于该孩子的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该行为可被处以最高7年的监禁,或罚款,或两者并处。 综上所述,马来西亚刑法对堕胎的规定较为严格,基本原则是除非为了保护孕妇的生命和健康,否则堕胎行为即构成犯罪。同时,相关法律还涵盖了涉及胎儿伤害、遗弃儿童及非法堕胎的行为,以确保新生儿和胎儿的基本权利得到保护。 尽管全球范围内对于堕胎的法律各不相同,但马来西亚的法律倾向于保护胎儿的生命权,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允许合法堕胎。未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关于堕胎的法律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修订,以平衡妇女权益与胎儿生命权之间的矛盾。   以上内容由 Legal | Jason Kong .co |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撰写 *免责声明: 此文章不能代表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咨询,它仅用于分享法律知识和教育目的。  

律师信箱 | 堕胎属于合法行为吗? Read More »

阿里巴巴发布 Qwen3 混合推理模型树立开源 AI 新标杆

中国杭州讯,阿里巴巴集团日前发布开源大语言模型家族最新成员 Qwen3,为 AI 创新树立新标杆。 Qwen3 系列包含六款密集模型与两款混合专家模型(Mixture-of-Experts, MoE),有助开发者更灵活地开发适用于移动设备、智能眼镜、自动驾驶汽车及机器人等场景上的应用。 Qwen3 全系列模型现已开源并全球上线,包含六款密集模型(参数量 0.6B、1.7B、4B、8B、14B、32B)及两款 MoE 模型(30B 总参数、3B 激活参数;235B 总参数、22B 激活参数)。 混合推理结合思考与非思考模式 Qwen3 标志着阿里巴巴首次推出混合推理模型,融合传统大语言模型与先进的动态推理技术。Qwen3 可无缝切换「思考模式」与「非思考模式」, 「思考模式」专攻数学演算、编程及逻辑推理等多步骤复杂任务,「非思考模式」则专注于提供高速、通用型回应。 透过 API 调用 Qwen3,开发者可精细控制思考时长(最高达 38K tokens),获取智能表现与运算效率间的最佳平衡。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顶尖模型,Qwen3-235B-A22B MoE 模型大幅降低了部署成本,彰显阿里巴巴推动高性能 AI 普及化的承诺。 多语言能力、智能体功能、推理、人机对齐的技术革新 基于 36 万亿 tokens 训练数据量(较前代 Qwen2.5 倍增),Qwen3 在推理、指令遵循、工具运用及多语言任务方面能力显著提升。 核心能力包括: ● 精通多种语言:支持 119 种语言及方言,翻译与多语种指令遵循表现领先业界。 ● 先进智能体整合:原生支持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具有强大的函數调用能力(Function Calling),复杂智能体任务表现居开源模型之首。 ● 卓越推理能力:数学运算、编程与逻辑推理的基准测试表现全面超越前代 Qwen 系列(思考模式

阿里巴巴发布 Qwen3 混合推理模型树立开源 AI 新标杆 Read More »

马来西亚大华(UOB)银行获《全球金融》评选为2025年马来西亚最佳银行奖

(吉隆坡,8日讯)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在《全球金融》杂志举办的第32届2025年亚太区世界最佳银行评选中,获选为马来西亚最佳银行。 马来西亚大华银行首席执行员黄慧慧小姐表示:“过去三年,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银行转型,而《全球金融》的肯定,彰显了马来西亚大华银行作为一家积极进取、目标导向的银行领导地位,不仅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也为马来西亚和更广泛的东盟区域客户和社区提供支持。本银行强劲的财务业绩,以及我们对创新、可持续发展、卓越服务和社区管理的承诺能得到认可,让我们深感自豪。” 大华银行大马总执行长黄慧慧 《全球金融》世界最佳银行奖旨在表彰展现长期稳定性、技术创新和卓越服务的金融机构。在评选顶尖银行时,《全球金融》的综合考虑涵盖定量和定性因素,包括资产增长、盈利能力、地域覆盖范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新和新业务开发,并由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分析师、银行顾问和企业财务主管提供意见。 强势出发 过去一年,马来西亚大华银行的零售和批发银行业务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零售银行业务方面,该银行成功完成与花旗银行的消费银行业务整合,并通过屡获殊荣的 UOB TMRW 应用程序继续增强其数字化能力。目前,马来西亚大华银行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之一,而且长期以来都是财富管理和住宅抵押贷款领域的佼佼者。 在批发银行业务方面,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在金融供应链管理 (FSCM)、区域互联互通和可持续融资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记录。该银行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咨询部门继续为投资马来西亚的外国公司和扩展业务至东盟市场的马来西亚公司提供战略性支持。 2024年,马来西亚大华银行也在加强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通过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等举措致力于促进跨境合作。 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跑者 马来西亚大华银行也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跑者。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循环经济和转型金融等许多战略重点领域的综合框架支持下,该银行过去两年的可持续融资组合翻三倍。 在运营方面,马来西亚大华银行从 2021 年起开始在本身的企业运营上落实碳中和。该银行位于吉隆坡的UOB Plaza 1大厦体现了对环境责任和先进工作场所设计的承诺,并获颁双白金认证,也因能源效率而荣获 2024 年国家能源奖和 2024 年东盟能源奖。 客户体验,一直是马来西亚大华银行最重视的环节,各细分市场的净推荐值 (NPS) 大幅提高,彰显该银行坚持致力于提供优质服务、数字创新和以客为本的解决方案之承诺。

马来西亚大华(UOB)银行获《全球金融》评选为2025年马来西亚最佳银行奖 Read More »

企业方程式 | 上市成功的隐形支柱:企业内部管控的重要性

专栏:企业方程式 作者:程志彬   在企业迈向上市的征途上,亮眼的业绩固然关键,但真正决定公司能否稳健前行的,是其内部管理体系的健全程度。内部管控不仅是企业运营的“护城河”,更是赢得投资者信任、保障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 企业的内部管控,就代表着企业发展的“内功”,通俗来说,就是一整套确保公司运营合规、财务数据可靠、风险可控的制度体系。它涵盖了从组织架构的搭建、风险识别与管理,到业务流程优化、财务透明度提升等多个方面。 一个完善的内部管控体系,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环节组成: 1. 环境控制 —— 奠定管理基调,塑造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 2. 风险评估 —— 识别潜在经营风险,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3. 活动控制 —— 通过严格的制度与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性。 4. 信息沟通 —— 确保各部门高效协作,信息透明共享。 5. 内部监督 —— 设立独立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对于希望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而言,健全的内部管控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财务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强大的内部管控体系有助于防范财务舞弊,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这不仅让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赢得监管机构的认可,也能增强投资者的信任,提升企业估值。 2. 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风险无处不在,而有效的内部管控能够帮助企业及早识别并应对潜在风险,从而减少财务损失,避免经营中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 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业务流程 通过完善内部流程,企业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流程漏洞,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了让内部管控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明晰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确保各部门高效协同,减少管理盲区。 • 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加强监督与合规管理。 •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合规意识。 • 优化信息系统建设,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安全性。 • 推动跨部门沟通协作,提升整体运作效率。 • 设立独立监督机制,确保内部管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企业想要稳健上市,离不开扎实的内部管控。上市之路并非仅凭业绩数据即可顺利通行,企业必须在“内功”上下足功夫,才能在资本市场立足。建立健全的内部管控体系,不仅能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更能助力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真正实现上市梦想。  

企业方程式 | 上市成功的隐形支柱:企业内部管控的重要性 Read More »

企业心理学 | 五倍价差,真的离谱吗? 

专栏:企业心理学 作者:赖芊翠 朋友带着两份报价单,愤愤不平地向我求助:“同样的服务,价格居然差了整整五倍?更离谱的是,部分服务由同一家商家提供,直接找商家报价竟然更贵!”这不是苹果和芒果的比较,而是标准的“苹果对苹果”。五倍价差看似荒谬,但价格真的只是成本的简单相加吗?在这场定价博弈背后,买卖双方各有其心理逻辑。 价格:买家的风险标尺  对买家而言,价格不仅是支付的金额,更是风险的衡量标准。许多消费者受到“价格-质量启发式”(Price-Quality Heuristic)的影响,倾向于认为“贵即是好”,即高价意味着更优品质、更可靠的售后、更专业的团队,甚至更低的失败风险。因此,一瓶矿泉水在便利店卖2令吉,在五星级酒店卖10令吉,在高端夜店甚至可达50令吉。消费者愿意为品牌、环境和附加价值买单。高端品牌正是利用这种心理,以高价塑造形象,让客户相信“贵有所值”。 然而,并非所有买家都接受这一逻辑。另一部分人受到“公平交易偏差”(Fair Transaction Bias)的影响,认为价格应与成本成正比,否则就有被“割韭菜”的感觉。而五倍价差打破了这一线性认知,引发抗拒心理。尤其在企业采购中,高溢价可能让决策者面临内部压力,若无法证明高价带来的附加价值,便容易被质疑为“智商税”,甚至影响对品牌的长期信任。 定价:卖家的市场信号  卖家则遵循另一套逻辑。高价不仅关乎利润,更是市场信号的传递。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从不打折,特斯拉(Tesla)早期定价高昂,苹果(Apple)始终坚持高端定价,这些品牌利用“价格锚定效应”(Price Anchoring Effect),让消费者相信高价即高价值。高价不仅塑造品牌形象,还通过稀缺性强化市场定位。 此外,卖家可能根据客户的支付能力、议价习惯和采购记录,实施“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即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价格,以最大化收益。在某些情况下,价格差距甚至源于“心理账本效应”(Mental Accounting),供货商在定价时,可能依据不同客户的角色进行区分。例如,代理商可能承担了更多的客户管理、方案优化或附加服务,使其溢价更具合理性。 价格不对称:商业的常态,而非例外  “价格不对称现象”(Price Asymmetry)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奢侈手表的制造成本或许仅占售价的十分之一,但品牌历史、名人效应和客户体验,共同支撑了其高昂定价。在企业服务领域,咨询公司之所以能远超市场均价提供类似服务,正是因为它们不仅卖专业知识,更卖信任、风险控制和决策安全感。 因此,五倍价差未必离谱,关键是买卖双方是否共享同一套价值认知——“Are we referring to the same valuation criteria?”买家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最低的价格,而是最合理的价格,既符合心理预期,又能在组织内部获得认可。而卖家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标高价,而是让客户相信“贵有所值”。商业的本质,不是价格战,而是谁能让客户在交易后感到踏实和满意。 价值与价格的对接,才是最好的交易  奉劝卖家,在定价前,先弄清楚买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奉劝买家,把需求说清楚,别让交易变成鸡同鸭讲。毕竟,客户想要的是一罐荔枝罐头,卖家却端上了一盘新鲜的妃子笑(荔枝品种),结果不仅错失交易,还让彼此错愕。价格的较量从来不只是数字的博弈,而是心理预期的对接。能在价值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最好的交易。

企业心理学 | 五倍价差,真的离谱吗?  Read More »

营养扫盲 | 你睡饱了吗?

专栏:营养扫盲 作者:吴玉莲 明明睡了超过8小时, 可以还是觉得累,觉得困!! 明明晚上10点已经睡了, 可是早上8点还是扒不起来, 妥妥的一个起床困难户! 如果你面对以上的症状, 那就代表了, 你没睡饱! 很多人认为自己只要睡足8个小时就够了。但其实真正能消除疲劳的睡眠,是更注重「品质」,而不只是「量」。 如何判断自己的睡眠品质好不好? 想要睡觉的时候,很快就能睡着。 不会翻来覆去。 睡觉的时候会睡得特别深沉,打雷都吵不醒。 晚上入睡之后一夜睡到天亮,不会出现半夜起来的现象。 早上起床之后,清醒的很快,也不会想要赖床。这代表你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早上起床后一直到晚上再回到床上的一整天的时间内身体都不会有太重的疲惫感,一整天都充满活力。 想要更仔细的判断睡眠品质好不好, 也可做一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检测。上网搜寻即可。 除了检测之外, 若出现以下症状, 也代表了你睡不饱,睡眠品质是不及格的。 头痛:睡不饱脑内堆积的废物累积,再加上器官、神经系统与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可能因神经紧绷引起头痛。 注意力不集中:睡不饱, 会使脑部处于缺氧状态,容易让人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和课业表现。 情绪不稳:睡不饱的疲累感会使情绪控制的能力变差,容易生气暴躁,过度敏感。有些人甚至会有明显的焦虑不安。 自律神经失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不平衡,容易出现心悸,血压不稳定的状况 眼睛干涩:睡眠品质不好, 会造成视力变差,眼睛容易干涩疲劳。 肥胖:睡不饱或睡眠不足是引起肥胖的因素之一。睡眠品质不好,会影响脂联素与瘦体素的分泌,减缓脂肪代谢的同时,还会使食欲增加,增加对甜食的欲望 。 如何改善睡不饱? 睡前2小时, 不要喝太多的水或饮料,避免半夜一直跑厕所, 影响睡眠。 对于咖啡因敏感的朋友, 睡前6小时就要杜绝咖啡, 茶或任何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食物。 睡前的放松非常重要。 冥想,打坐,伸展运动,泡脚,泡澡都是可帮助放松, 提升睡眠品质的方法。 也可根据各自的宗教信仰, 祷告,默念或聆听可让自己安神, 放松的经文。 每天晒至少30分钟的太阳能常晒太阳,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能放松身心, 有助于提升睡眠品质。 在睡觉的时候,太强的光线会干扰睡眠,应该让卧房保持黑暗。有时可借助窗帘或眼罩。 维生素B 群,

营养扫盲 | 你睡饱了吗? Read More »

员工管理 | 老板与员工 时间赛跑中的共存之道

专栏:员工管理 作者:刘楚雯 Jess Low   2025年,是和时间赛跑的一年! 我想,大部分企业家都有同感——时间越充实,越觉得岁月燃烧得越迅速。 “时间不够用”成了近年来我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放缓脚步,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这句话若放在90年代的商业环境或许还适用,但如今,我们活在一个以“天”为单位的时代。企业要想活下去,不仅要深耕业务,还要横向拓展、保持多元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种快节奏环境,导致中小企业经常面临资源紧张的困境。 然而,在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常常存在视角上的错位: 员工不理解商业逻辑,抱怨工作量越来越重 老板身处经营夹缝,必须求变,否则公司难以生存 市场变化的速度太快,试错成本越来越高,但小公司不像大企业那样资金充裕,就算好不容易摸索出方向,也可能因为资金短缺而举步维艰。 作为猎头公司的老板,我经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00后求职者抱怨80后老板只会“画大饼” 70、80后老板抱怨00后抗不住压力 求职者希望有稳定薪资、良好福利和完善资源,才能安心工作;老板则要操心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要想办法做大做强,还要确保能持续创造收入。毕竟,再大的愿景,如果无法兑现为实际回报,再忠诚的员工也终究会选择离开。 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视角看待世界。但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共存之道。 致老板:时间以“天”为单位,我们更需要沉住气 2025年,甚至接下来的2026年,我们的时间都在以“天”为单位流逝。 过去,一个项目可以按“月”或“季度”来规划,如今,我们活在一个一觉醒来就有新技术、新产品横空出世的时代。 这种环境,焦虑感自然比以往更强。 我理解,作为老板,你必须让业务多元化,不断引入新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 但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放缓脚步,弄清方向,有时比盲目求快更重要。 如何减少焦虑? 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事情 —— 不要什么风口都去追,抓住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不要人云亦云 —— 创新很重要,但盲目跟风只会让企业陷入恶性竞争。 整合资源 —— 对外寻找更好的合作机会,对内稳住团队,减少内耗。 同时,老板们一定要记住一点: 不要抱怨累,因为这条路是你选的,创业就是一场“创”业,没有人有义务帮你扛。 如果你真的遇到愿意陪你一起拼搏的伙伴,请用心珍惜。毕竟,在这个时代,愿意默默奋斗的员工并不多。 致员工:如果遇到好老板,请珍惜这段旅程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真正愿意带领公司前进、愿意给员工成长机会的老板,请用心辅助他。 因为这个时代,大家都不容易。 很多人总觉得,员工的职责就是完成任务,老板的职责就是赚钱养大家。 但现实是,老板每天都在操心公司如何活下去,而不是坐享其成。 为什么你应该珍惜一个好老板? 老板是公司的方向盘 —— 好老板会为公司找到方向,让你在稳定环境中成长。 公司的成长决定你的成长 —— 只有公司盈利,员工的薪资和福利才会跟着提升。 团队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 当企业面临挑战时,只有互相扶持,才能共渡难关。 或许有人会问:“如何判断一个老板是否值得跟随?” 其实很简单,看三点:

员工管理 | 老板与员工 时间赛跑中的共存之道 Read More »

CREST、MAIA 和 AMMI 的技能提升补助金,让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行业“飞”起来!

短短一年,近3000名专业人才接受培训,增强93家公司科技实力, 以及提升34所教育机构水平!   吉隆坡讯 – 由工程、科学和技术合作研究中心(CREST)、大马航空航天工业协会(MAIA)以及大马医疗器械行业协会(AMMI)携手推广的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行业技能提升补助金项目,近日举行了该计划的闭幕和颁奖典礼,为这场“人才大练兵”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项目标志着一项“转型计划”的完美落幕,除了让学员掌握了关键行业的技能,还让企业拥有更具竞争力的员工,更加强教育机构的技术能力,大大提升了马来西亚高价值产业的实力! 由CREST、MAIA和AMMI联合主办,这次活动现场可谓是“星光熠熠”,汇聚了各路行业的佼佼者、合作伙伴和重要嘉宾,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项目的辉煌成果。投资、贸易和工业部(MITI)副秘书长拿督哈纳菲、MAIA主席纳吉布、AMMI副主席塞缪尔,以及参与项目的企业和教育机构的代表们都纷纷到场,一起见证激动人心的时刻! 由CREST、MAIA和AMMI联手打造的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行业技能提升补助金计划,成功解决了马来西亚两大潜力行业的短缺问题!在过去一年中,该计划为参与者提供了符合相关行业需求的技能,也提升了他们整体的技术,掌握了行业所需的独门秘籍,并进一步巩固了马来西亚作为高价值人才中心的地位。 投资、贸易和工业部(MITI)副秘书长拿督哈纳菲强调了人才发展的重要性,他说:“这个项目就像一个人才桥梁,充分体现了公私合作的力量,确保马来西亚的人才库为未来做好准备。 通过让人们掌握行业所需的硬核技能,并加强学术界和产学研的密切合作,我们不仅解决了眼前的人力需求,还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计划的成功,应该成为我们持续投资人才发展的催化剂,确保马来西亚在高价值产业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投资、贸易和工业部(MITI)副秘书长拿督哈纳菲 CREST首席执行长贾夫里谈到该项目的影响力时表示:“该计划不仅仅是‘技能培训班’,更是一个‘人才孵化器’,旨在培养能够推动马来西亚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未来之星。 过去一年,我们亲眼见证了精准技能升级,如何帮助人们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及为企业提供高竞争力的人才。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转变,证明了产业驱动的人才发展是多么的有效!” “可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这肯定离不开MAIA和AMMI的鼎力相助!他们的专长、人脉网络和坚定承诺,让我们能够设计出直击人才需求的培训。 通过不断深化合作,我们可以打造一支更具韧性、面向未来的精锐之师,满足这些快速发展行业的需求。” CREST首席执行长贾夫里 对许多人来说,这项计划是一扇通往机遇的大门,而 Jemyma Anak Barnabas Bidin 正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她毕业于玛拉工艺大学沙亚南校区,并随后参与了航空航天领域Finishing School Programme,以提升自己在这领域的竞争力。她分享道:“在参加该计划之前,我对该行业的实际操作需求了解有限。这次培训不仅让我获得了实践经验,还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航空航天行业的要求。我学会了如何将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与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并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来应对现实挑战。现在,我对进入职场充满信心,并已做好准备把握这一领域的机遇。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航空航天事业。” 同样,来自大马国油科技大学的洪毅恒也分享了该计划如何加深了他对行业期望及职场所需技能的理解。他说:“这次经历让我对行业的标准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接触现实世界的应用和专业环境,我培养了更务实的思维方式,并提升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除了技术技能,我还学会了如何应对行业挑战,并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现在,我觉得自己已做好充分准备踏入职场,并在该领域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技能提升资助计划的主要成果: ● 医疗器械领域: 来自60家公司的1041名行业精英,接受了专业特训 ● 航空航天领域: 来自33家公司的788名行业骨干,获得技能提升 ● 教育机构“装备升级”:7所教育机构通过补助金,以全面提升课程和技术 ● “终极训练营”成果斐然:来自27所教育机构的1130名学子,通过深度培训 综合所有项目,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行业技能提升补助金成功培养了2959名马来西亚人才,其中包括1829名行业精英和1130名学生。 这个计划不仅强化了产学研的合作,提升了技术能力,还让参与者掌握了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领域乘风破浪,所需具备的技能。 虽然这计划即将告一段落,但CREST、大马航空航天工业协会(MAIA)以及大马医疗器械行业协会(AMMI)将继续致力于打造马来西亚的未来人才库。通过推动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人才发展项目,CREST和合作伙伴们将持续为马来西亚人才“充电”,让他们在高价值产业中大放异彩,确保马来西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CREST、MAIA 和 AMMI 的技能提升补助金,让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行业“飞”起来! Read More »

企业心理学 | 高大上话术的心理动机

专栏:企业心理学 作者:赖芊翠   商业社会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When we cannot convince them, we confuse them”(当我们无法说服他们时,就让他们迷惑)。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像是玩笑,但却揭示了某些人在推销理念、产品或方案时的潜在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影响他人认知和判断的力量。在这背后,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动机。 说服与混淆:真诚还是掩饰? 心理学家John Sweller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表明,当人们试图传达复杂信息时,必须考虑听众的认知资源限制,通过简化信息减少过多的认知负担。例如,乔布斯在发布第一代iPhone时,通过简化技术语言将产品描述为“一个音乐播放器、一个手机和一个互联网设备合为一体”,避免了复杂的技术细节,使产品的核心理念更加易于理解和感知。 然而,也有些人故意增加语言的复杂性,使用专业术语甚至模糊表达,从而造成听众的“认知压力”,进而误认为信息更有价值或可信。这种手法通常依赖于‘晕轮效应’(Halo Effect)。人们常因事物看起来复杂或专业,而倾向于高估其价值和可信度。这种手法常常被用来掩盖产品或理念的不完全理解,甚至隐藏其真实的动机。 高大上,还是云里雾里?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某个推销或提案一开始听起来言之凿凿,但越听越觉得云里雾里?这很可能是对方在利用“模糊语言效应”(Ambiguity Effect),旨在避免关键问题、提供心理上的舒适感以及让听众做出直观判断。“模糊语言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不明确或不确定信息时,倾向于根据直觉做出决策,而不是深入分析。然而,在推销或提案中,模糊语言有时会被策略性地使用,让信息看似高深莫测,以此避开关键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听众的决策。 例如,一家公司可能宣称其产品“拥有领先的技术架构,能够全面重塑行业生态系统”。这样的表达听起来振奋人心,但缺乏具体的技术说明,听众可能被引导相信其价值,而未真正理解其可行性。 为什么“抽象”让人盲目憧憬?心理疏离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 CLT)可以进一步解释这种现象。“当信息过于抽象时,听众通常会不自觉地将其与宏大目标或远大愿景联系在一起。例如,“我们将彻底颠覆行业”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如果缺乏具体的实施细节,这种高层次的抽象表达只会增加心理距离,让人停留在对未来的盲目憧憬,而难以激发实际行动。 抽象语言的危险在于,它容易让人忽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个有趣的案例是,当某些初创公司使用复杂术语介绍自身业务时,投资人更倾向于要求其提供清晰的商业模式说明,否则很可能被视为“不成熟”而遭到拒绝。 学术词汇背后的能力与诚意 真正对理念了如指掌的人,具备一种“翻译”能力,即能将复杂的概念用浅白的语言解释清楚。这种能力源于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自信,也展现了“沟通意图明确性”的诚意。相反,如果一个人无法将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很可能反映出他对问题的认知不够深入,甚至可能在掩盖自身的局限。 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依赖术语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从而在沟通中形成认知壁垒,削弱信任感。信任是商业沟通的基石,过度复杂的术语若未能有效地传达信息,往往会让听众感到困惑,并引发警惕。听众一旦察觉对方使用术语似乎是为了混淆问题而非清晰沟通,便可能质疑对话的诚意与真实性。 应对策略:拆解“高深”的伪装 在面对“高大上”理念时,不妨主动要求对方用简单语言和实际案例重新阐释。如果对方能够毫无障碍地完成“翻译”,那说明理念扎实可靠;否则,这可能是你需要提高警惕的信号。 例如,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提倡的“儿童测试”原则——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都能理解你的商业计划,那么这个计划才有可能是真正可行的。这个原则背后揭示了简单、清晰的表达,不仅是说服他人的艺术,更是对自己理念的真正考验。 反思沟通的本质 企业心理学揭示了一条重要规律:沟通的本质是建立理解,而非制造迷惑。那些选择“confuse”而非“convince”的人,或许可以短期内赢得优势,但最终将失去信任。而在商业世界中,信任才是最珍贵的资产。 下次,当有人试图用云里雾里的话术“卖”给你一个点子时,请记住:清晰是最大的诚意,而混淆只是无力说服的表象。

企业心理学 | 高大上话术的心理动机 Read More »

力挺 SME – 免费刊登和企业诊断

【力挺SME,助力成长】作为《企业家》媒体,我们深知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重要性。 为回馈广大SME,我们特别推出免费刊登Facebook贴文和免费企业诊断的计划,助力品牌曝光,提升竞争力,拓展商机。欢迎所有SME踊跃参与,让更多人看见您的努力与创新!一起推动企业成长,共创繁荣未来! 由商家提供文案(600字以内)+ 图片(最多5张),内容须包括公司名字、Logo和联系方式。内容限于商业资讯和品牌推广。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立即联系我们,抢占免费宣传机会! 欢迎踊跃参与,助您提升品牌曝光,拓展商机! 让我们携手推动企业成长,共创繁荣未来! 必须符合条规,更多详情欢迎 WhatsApp 编辑部:https://wa.link/xqnntr

力挺 SME – 免费刊登和企业诊断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