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马来西亚高尔夫协会女性高尔夫宪章 推出 “Swing for Pink 粉红挥杆” 慈善活动 支持PPUM B40乳癌诊断基金

吉隆坡讯 —— 马来西亚高尔夫协会(MGA)通过其女性高尔夫宪章(Women in Golf Charter,简称WIGC),于今日在 The Mines Resort & Golf Club 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 “Swing for Pink 粉红挥杆”慈善活动。此全国性倡议旨在为 马大医学中心(PPUM)B40乳癌诊断基金筹集关键资金,为经济拮据的女性提供挽救生命的乳癌筛查与诊断服务。 该活动将于 2025年9月25日 在同一地点举办慈善高尔夫赛作为压轴,团结高尔夫爱好者、企业赞助商及大众,通过提高意识、支持与行动共同抗击乳癌。 一系列有意义的配套活动 在筹备慈善赛期间,主办单位已开展多项有影响力的活动,包括: 2025年7月6日,MGA与 Regen 康复医院 联合举办一场 乳癌意识与健康讲座,与幸存者及公众探讨早期发现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场讲座于 2025年8月3日 在 皇家雪兰莪高尔夫俱乐部 举办,邀请医疗专家继续推动社区对乳癌的认知。 2025年7月25日,MGA 在 国家高尔夫俱乐部(KGNS) 举办 乳癌幸存者社区高尔夫日,让她们首次接触高尔夫,作为康复的一部分。 此外,与 BHPetrol 的全国合作更是亮点之一:在全马各地BHP加油站设置捐款箱,鼓励民众随喜捐款。所筹款项将直接用于PPUM B40乳癌诊断基金,为经济困难的女性提供乳房X光、超声波、切片检查等必要诊断。 “与PPUM合作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MGA女性高尔夫宪章主席 拿督 Merina Gan 表示: “他们对早期诊断及服务弱势女性的承诺,与我们的使命不谋而合。这不仅是一场高尔夫赛事——更是给女性一个抗争机会。” 马大医学中心(PPUM)马大乳腺肿瘤整形外科医生顾问薛美虹教授: “B40乳癌诊断基金帮助B40女性群体提供及时的诊断服务。早期发现能救命,这项基金在填补医疗鸿沟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大医学中心(PPUM)马大乳腺肿瘤整形外科医生顾问薛美虹教授 (中) 来自企业界的慷慨支持 “Swing for Pink 粉红挥杆”活动获得了企业界热烈响应,MGA衷心感谢以下主要赞助商和合作伙伴: 主要赞助商: 苏丹阿兹兰莎基金会(Yayasan Sultan Azlan Shah) 豐隆保险(Hong Leong Assurance) PMI Berhad 支持企业伙伴: Cuckoo Malaysia Chen Furniture Amanra […]

马来西亚高尔夫协会女性高尔夫宪章 推出 “Swing for Pink 粉红挥杆” 慈善活动 支持PPUM B40乳癌诊断基金 Read More »

律师信箱 | 网络霸凌 Cyberbullying

专栏:律师信箱 作者:邝炯文律师 Jason Kong   平台(如 Facebook、Instagram、TikTok,以及 WhatsApp 和 Telegram 等)的普及,利用网络骚扰、恐吓、勒索或诽谤他人的机会显著增加。虽然在线交流有助于社交、教育和信息共享,但也为有害行为提供了渠道,这些行为可能带来严重的情感、名誉和法律后果。在马来西亚,受害人可通过多种途径寻求救济与保护,包括即时应对措施和长期法律手段。 网络霸凌是指利用数字通信工具骚扰、威胁、羞辱或传播针对某人的虚假信息。其形式多样,包括侮辱、发送冒犯性信息、未经同意分享私人照片,或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深度伪造)冒充他人、散布虚假内容等。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失业和社会隔离。严重时,受害人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或产生自残、自杀倾向,凸显了预防、法律干预和社会支持的紧迫性。 马来西亚通过多部法律应对网络霸凌。其中最主要的是《1998 年通讯与多媒体法》(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Act 1998),第 233 条规定,不当使用网络设施传送冒犯性或威胁性内容属刑事犯罪。2025 年修正案扩大了违法范围,包括传送粗俗冒犯、淫秽、不雅、虚假或具有威胁性的内容,以及网络骚扰、欺诈和不诚实行为。处罚力度显著提高:一般违法行为最高罚款 50 万令吉或监禁两年,或两者并罚;违法持续的,每日另加罚款 5,000 令吉;涉及儿童的,可判监禁五年。修订条款还明确了关键术语的法律定义,并对新闻报道、人道主义用途和善意事实报道作出例外规定。 该条款可与《刑事法典》并行适用,例如:第 499 条(刑事诽谤)、第 503 条(刑事恐吓)、第 509 条(侮辱女性贞操)。《2001 年儿童法》则为未成年人提供额外保护,尤其针对网络引诱或性骚扰。诽谤是网络霸凌的常见形式。若遭遇网络诽谤,受害人可报案并提供证据(如截图、网址)。警方可根据刑事法典第 500 条或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Act 1998 调查。民事方面,原告须证明诽谤言论被第三方知悉、与其直接相关且内容虚假,并可申请一般性、加重性和特别性赔偿。法院亦可颁布禁令防止有害信息进一步传播。 临时禁令(interim injunction)可在案件审理期间阻止施暴者继续侵害。该禁令可阻止发送威胁信息、发布诽谤内容或公开私人资料。在严重情况下,法院可颁布强制性禁令,要求移除有害内容或关闭账号。若存在立即且不可逆的风险(如即将泄露敏感影像),受害人可申请单方面禁令(ex parte injunction),无需事先通知加害人。 这些禁令的法律依据来自《2012 年法院规则》第 29 令,并可结合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Act

律师信箱 | 网络霸凌 Cyberbullying Read More »

南洋-交大EMBA精英团马国行:共探数码新机遇,携手绘就合作新篇章

当中国智造遇上南洋智慧,一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正悄然点燃合作火花。7月30日至8月1日,由《企业家》媒体与《企聚》资源平台联合承办的“2025南洋-交大EMBA企业参访团”走进马来西亚,19家中国顶尖企业高管齐聚柔佛与赛城(Cyberjaya),开启了一场深度交融的“马中企业高端对话”。这支精英队伍汇聚金融、科技、制造、物流、医疗等领域的国家级领军者——从爱建证券、吉利汽车集团等上市公司,到安徽鼎梁科技、上海迈外迪等高新技术企业,再到携程、碧迪医疗等行业巨头,他们以“老板+高管”的双重身份,带着合作诚意而来,只为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 柔佛启程:人才与未来之城的双向奔赴 7月30日上午,参访团首站抵达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LSBIM)柔佛分行。作为国家级人才战略引擎,LSBIM以“工业人才精准匹配”为核心使命,为马来西亚经济转型持续输血。       在LSBIM柔佛分局长官的热情接待下,双方围绕跨境人才流动、技能认证互认展开热烈讨论。一位来自上海的高管感慨:“中国正加速农业数字化,而马来西亚在热带农业技术人才储备上优势突出,这场对话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人才’双轮驱动的无限可能。” 随后,参访团移步“森林城市”——这座由碧桂园打造的未来生态城,宛如镶嵌在柔佛海峡的绿色明珠。在项目经理的生动导览中,参访团穿梭于垂直森林与智能社区之间,亲身体验“产城融合”的创新实践。“这里不仅是地产项目,更是马中合作的缩影!”其中一位高管赞叹道。交流现场笑声不断,高管们边走边聊,从新能源应用到智慧养老,思想的火花在椰林树影间肆意迸发。 赛城聚焦:解码马来西亚数码经济“黄金赛道” 8月1日上午,参访团深入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心脏——MDEC(马来西亚数码经济公司)总部。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总设计师”,MDEC以政策赋能与生态孵化双轮驱动,正将马来西亚打造成东盟数字枢纽。在投资部主管的专业讲解中,参访团获悉:2023年马来西亚数字经济贡献GDP超22%,5G覆盖率达85%,电商规模年增速18%,而中国企业在云计算、AI领域的技术优势,恰是本地企业渴求的“催化剂”。 “我们特别关注数据中心本地化政策,能否分享马方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框架?”参访团代表的提问引发深度探讨。现场互动高潮迭起,MDEC团队以详实数据回应:“马来西亚正打造‘数字丝绸之路’节点,外资数据中心可享10年免税优惠,且与中国直连带宽成本比新加坡低30%!”参访团成员频频点头,其中一位参访者兴奋表示:“这解答了我们布局东南亚的最大顾虑——原来马方不仅开放,更懂中国企业需求!”交流结束时,双方在MDEC的“数字愿景墙”前合影,欢声笑语中,合作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数据中心探秘:打开东南亚数字基建“新大门” 当日下午,参访团走进赛城科技走廊的“硬核担当”——AIMS Data Centre。这座东南亚顶级数据中心,以“绿色+智能”重新定义行业标准。此交流由TA POWER GROUP(融创科技集团)与TheGigabit强强联合协办。TA POWER(融创科技)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其业务覆盖东南亚全域;而TheGigabit则凭借中国直连通道(CN2)等国际带宽服务,为跨境企业提供“零延迟”体验。 在严格的安全管控下,参访团深入机房核心区:恒温恒湿的精密环境、模块化供电系统、AI驱动的故障预警机制……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系统化”的极致追求。TA POWER经理现场介绍了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官网资料显示该方案集成AI监控系统,可实时预警电力与环境风险。其东南亚业务总监强调:“我们为中资企业提供端到端交钥匙服务,从场地规划到运维支持,SLA保障99.995%可用性。” 参访团踊跃提问,从绿色能源应用到灾备策略,讨论持续近一个多小时。 马来西亚数据中心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20亿美元,政府斥资30亿令吉打造“数字走廊”,而赛城凭借稳定电力、低纬度气候及地理优势,成为中企出海首选枢纽。交流尾声,参访者直言:“这不是普通参访,而是打开合作大门的钥匙!”   共谋新篇:从“里程碑”到“加速器” 短短三天,19家中国领军企业与马来西亚机构深度碰撞。在LSBIM的人才战略中看到互补空间,在MDEC的行业图谱里锚定合作方向,在AIMS的数据洪流中找到落地路径。正如《企聚》平台创办人 YG.LAI所言:“这不是单次参访,而是马中企业生态共建的里程碑——当中国‘硬科技’遇上马来西亚‘软实力’,共赢已成必然。”参访团成员们用“超出预期”形容此行,“我们带走的不仅是商机,更是跨越文化的信任。” 马来西亚正以开放姿态拥抱中国力量——数字经济GDP占比将达30%、数据中心投资年增25%、人才政策持续优化。而中国企业的“出海2.0时代”,正需要这样深度、精准、温暖的对接。当南洋-交大EMBA的旗帜在赛城飘扬,一个信号已然清晰:马中合作,早已超越项目层面,升华为命运与共的数字共同体。 后记 此次参访由《企业家》媒体与《企聚》资源平台全程护航,未来将持续推出“马中企业精准对接会”,助力更多中国企业扬帆南洋。正如一位参访高管在归途所写:“山海虽远,心桥已筑;数字无界,合作永恒。”下一站,共赢可期! 文/《企业家》媒体《企聚》资源平台联合报道

南洋-交大EMBA精英团马国行:共探数码新机遇,携手绘就合作新篇章 Read More »

企业心理学 | 当组织文化默许了不透明

专栏:企业心理学 作者:赖芊翠   在很多组织中,真正令人感到无力的,往往不是一次决策失误,也不是某位领导者的专断,而是一种熟悉的模糊感。你明明知道哪里不对,却说不清问题出在哪儿;你想提出疑问,却发现周围早已习惯了“别多问”。 这种“好像没出错、但就是别扭”的氛围,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在一次咨询中,我接触到一个中型组织的领导团队。公司原本计划举办一场品牌升级发布会,邀请了多位业界专家,其中包括一位颇具声望的知名学者。活动宣传早已发布,流程也排布清晰,一切看上去井井有条。然而,就在活动开始前,气氛突然变了。 那位学者被临时要求签署一份“非公开参与协议”,内容是“不得对外透露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身份”。理由听上去体面:“品牌定位尚未完全敲定,需要保持低调”。 学者感到非常诧异。既然活动已经公开,流程也已明确,为何参与者突然被要求“隐形”?当他进一步追问,组织高层只是轻轻一笑,说了一句:“事已至此,还请理解。” 这句话,乍听之下温和礼貌,实则释放出一种熟悉的组织文化讯号:我们不打算调整,也不会进一步解释,我们只希望你配合。这不是沟通,而是一种“软性指令”;更准确地说,是一套默认你会妥协的权力话术。 在管理学领域,这种现象可归因于组织或文化层面的“高模糊容忍特质”,其理论基础源自心理学中的“模糊容忍度”(Tolerance for Ambiguity)构念。当组织内部制度混乱、责任不明时,出于对正面冲突的回避倾向,组织往往不会主动厘清问题或推动制度性修正,而是逐渐发展出一种“模糊维稳术”:通过稀释权责、弱化流程、强化关系网络,以维持表面的秩序与和谐。 这种“看似圆滑、实则混乱”的文化,容易消耗组织的公信力,也逐渐侵蚀成员之间的信任基础。 若从“组织沉默”(Organizational Silence)理论视角切入,当组织长期强化“顺从”而非“质疑”时,成员便可能逐渐形成沉默的习惯,选择闭口不言、回避提问、避免表达不同意见。与此同时,管理阶层也常以“善意提醒”的话术掩饰权力机制的运作,例如:“现在说这些没有意义了”“大家都这样做”“下次我们会改进”等。 然而,这些话语的核心并非为了解释问题或追究责任,而是试图绕开问题、快速“过关”。至于问题是否真正解决、未来是否会改变,往往并不在组织的关注范围之内。 更具破坏性的是,这种文化会自我复制。中层照搬上层的说辞,基层效仿中层的作风。久而久之,整个组织进入“不要问,只要做”的自动驾驶模式。而当外部合作伙伴也感受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工作逻辑,信任便开始崩解,甚至影响长期合作关系。 回到那位学者,他的回应令人印象深刻:“若事前就告诉我身份不能公开,我可以选择不来。但现在流程已定、名字已出,才让我签保密协议,感觉对方就是在利用我的名声,但又不愿承担责任。” 这句话点出了一个深层的问题:当组织过度依赖“临场补漏”,其实是在剥夺他人的选择权。 领导力,不只体现在危机处理上,更体现在组织文化的建设中。一个成熟的组织,不怕出错,怕的是不断为错误寻找借口;一个有韧性的领导者,不怕被质疑,怕的是再没人愿意讲真话。 现代组织倡导“敏捷”“快速反应”,但这不应成为流程混乱或道德模糊的挡箭牌。真正的敏捷管理,是建立在清晰的规则与稳定的信任之上;一旦价值观可随场合而改,规则也可视情况而变,那执行力再强,也只是一种假象。 最终,我们还是得回到那句令人无力的话:“事已至此,还请理解。” 这不是一句请求,而是一种有礼貌的封口令;一场无需对话的独角戏。它看似维稳,实则是组织放弃责任的第一步。再多几次这样的“临时通知”,本可以成为组织资产的信任、资源、人脉,也将逐渐流失殆尽。 真正值得理解的,不是组织的失误,而是它是否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当一个组织能够坦然地说出:“这是我们的疏忽,我们会改正”,并立刻付诸行动,我们才得以看见一个真正负责任的领导者。

企业心理学 | 当组织文化默许了不透明 Read More »

vivo X Fold5 折叠旗舰 最薄最强,尽显智能

vivo X Fold5 — 折叠旗舰与AI办公效率的新标杆 ● 超轻盈、口袋便携机身,采用航天级铰链设计,机身比上一代更纤薄。 ● 集成AI效率办公功能,带来更高效的多任务处理体验,助力无缝生产力。 ● vivo史上最亮显示屏的折叠手机,内外双屏局部峰值亮度高达4500尼特。 ● 配备等效6000mAh BlueVolt蓝海电池,支持80W双芯FlashCharge闪充及40W无线FlashCharge闪充。 ● 坚固耐用,具备防水、防尘及耐极寒三重防护。 ● 与蔡司(ZEISS)联合打造旗舰影像系统,引领折叠手机拍摄新高度。 吉隆坡讯 — vivo马来西亚今日正式发布 vivo X Fold5,作为首款登陆马来西亚市场的vivo折叠旗舰手机,vivo X Fold5集旗舰性能、匠心工艺与AI高效办公于一身,重新定义折叠屏手机的新高度。 机身仅重217克 ,轻盈程度超越众多传统旗舰机型。X Fold5搭载蔡司(ZEISS)原色屏,为vivo折叠屏产品中最亮显示屏,内外双屏局部峰值亮度高达4500尼特,兼顾护眼设计与视觉体验。为实现更强耐用性,vivo X Fold5支持三重防护设计,具备IPX8与IPX9级防水 、IP5X级防尘 ,并通过-20°C 低温抗寒测试,坚固可靠,适应各种环境挑战。 vivo X Fold5搭载等效6000mAh BlueVolt蓝海电池 ,支持80W双芯FlashCharge闪充与40W无线FlashCharge闪充 ,强劲续航,轻松应对高强度使用场景。折叠状态下机身仅厚0.92cm ,配合全新仿生铰链设计,实现顺滑持久的开合体验,兼顾纤薄与耐用。 vivo Malaysia CEO, Mike Xu 专为重度用户打造,vivo X Fold5还引入一系列AI驱动的高效工具 ,从多任务处理、智能通信到内容创作,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与创作流畅度,助力用户轻松驾驭工作与创意输出。 轻巧机身,旗舰性能 vivo X Fold5仅重217克,是vivo迄今为止最轻的折叠屏手机,重量甚至低于部分传统旗舰机型。整机采用行业领先的轻量化仿生铰链结构,可承受60万次 折叠,有效减轻屏幕折痕,确保长久顺滑耐用的使用体验。

vivo X Fold5 折叠旗舰 最薄最强,尽显智能 Read More »

《2025年志龙杯 12小时超马挑战赛》号召企业家突破极限

【吉隆坡讯】《2025年志龙杯 12小时超马挑战赛》将于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吉隆坡TARUMT Arena 和 Le Quadri Hotel 隆重举行! 筹委会主席孔繁斌(Fabian Hoong)表示:“今年的志龙杯,我们设定了两个核心目标:挑战赛参赛人数达300人,以及荣誉夜宴席开80席、迎来800人共襄盛举。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心灵与行动的觉醒之旅。感谢Wellous唯乐的荣誉赞助。还有感激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森美兰州联委会为联办单位” 志龙杯荣誉顾问 陈伟权先生,Wellous 集团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也亲临现场支持,他以行动并联合公司团队一起全力支持志龙老师的生命斗士精神。这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推动企业家精神、社群凝聚力和心灵成长的真实平台。另外,唯乐品牌总监 李诗斌 和执行董事陈惜琴都表示,该健康精神与理念值得被赞扬与学习。 志龙杯创办人曾志龙老师在现场激情演讲,号召企业家们重新出发:“这个时代,不缺资源、不缺知识,最缺的,是一次让我们真正突破自我、重启信念系统的机会。志龙杯不只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场面对自己、唤醒热情的生命挑战。” 另外,在马拉松挑战赛前夕主办单位也非常贴心的筹办一场,名为「燃生命之火,聚斗士之光」的2025志龙杯生命斗士荣耀夜宴。并诚邀各位企业家踊跃出席这场由森州青创会PUMM承办该晚宴。 晚宴筹委会主席赖建丞表示,这项活动以“生命斗士”(Life Warriors)为核心精神,激励每一个人突破自我、活出力量与使命感。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社群,鼓励彼此交流、协作,共创无限商机。并让这样的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得以翻倍的延续下去。 届时,大会也透过这项持续性的筹款活动,支持本地慈善机构与有需要的群体,凝聚爱心,回馈社会,如爱特儿特殊协会和小天使自闭儿童培育中心等受惠单位。 【2025志龙杯活动安排】 志龙杯生命斗士荣耀夜宴 日期:17 Oct 2025(周五)6:30PM – 9:30PM 地点:Le Quadri by UCSI Hotels 志龙杯12小时超马挑战赛(个人+团队赛) 日期:18 – 19 Oct 2025(周六 – 周日)8:00PM – 8:00AM 地点:Arena,TARUMT 本届志龙杯将开放150位个人赛名额及50组团队赛席位,结合企业家精神、体能挑战与社群互动,传递“用身体跑出信念,用行动唤醒生命”的核心价值。 活动详情与报名方式请登入以下链接,敬请关注志龙杯官方平台 志龙杯超马官方网站: https://www.facebook.com/zlultramarathon 志龙杯12小时超马报名链接: https://register.zlultramarathon.com/ 生命斗士荣耀晚宴报名链接:https://shorturl.at/nWMD8 更多细节请联系: 志龙杯生命斗士荣耀夜宴筹委会主席 Jenson Lai +60

《2025年志龙杯 12小时超马挑战赛》号召企业家突破极限 Read More »

《2025金牌奖》正式启动!致敬广告招牌业的“无名英雄”

【吉隆坡讯】 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却是城市风景的缔造者。一块块招牌的背后,是无数日夜的坚持、手艺与担当。现在,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来了! 由雪隆广告公会主办的《2025年度金牌奖暨表扬大会》今日正式宣布启动报名,旨在表彰广告招牌制造行业中那些默默耕耘、坚守专业、推动产业前行的个人与企业。 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行业嘉奖,更是一场对“实干精神”的深情致敬。 总会长力挺:他们是产业的“关键力量” 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总会长拿督林金宋亲临发布会并发表致辞。他高度肯定雪隆广告公会的长期贡献: “雪隆广告公会一直是行业内最活跃的团体之一,积极为行业发声,提升公众对招牌制造业专业价值的认知。金牌奖的举办,是一个值得支持与鼓励的重要平台,我们行业总会也将全力配合。” 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总会长拿督林金宋 他强调,传统产业虽常被忽视,但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坚持”,支撑起城市的运转与商业的活力。 会长深情喊话:这一次,请为自己勇敢一次 雪隆广告公会会长潘莉诗在致辞中动情表示,这个奖项的真正意义,不止于“奖”,而在于“看见”: “这一份金牌荣誉,不只是奖给技术突破或企业成果,更是一份对‘人’的致敬。 它表扬的是你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是你对家庭、公司、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 也许你从未被看见,也许你总是默默在幕后—— 但这一次,请为自己勇敢一次。” 雪隆广告公会会长潘莉诗 她呼吁所有符合条件的业者:“报名参赛,不只是为了上台领奖,而是为你走过的那段努力岁月,画下一个值得骄傲的句点。” 谁能参选?如何报名? 开放对象:全马所有广告招牌制造企业与从业者(不限雪隆广告公会会员) 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8月15日 奖项类别、评审标准、报名表格: 请浏览官方Facebook专页:雪隆广告公会 Advertisers Association Selangor FT 或致电主办单位咨询:018-355 2789 强大合作阵容,确保专业与公信 为提升奖项的专业性与公正性,大会已邀得多家权威机构参与: 策略伙伴:马讯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评审与审计单位: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YYC会计公司 媒体伙伴:星洲日报、《企业家》杂志 业界领袖齐聚,共启荣耀篇章 发布会现场云集重量级嘉宾,包括: 雪隆广告公会筹委会及理事成员 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总会长拿督林金宋、副总会长陈玮栋 马讯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拿督张创迪 星洲集团执行董事兼星洲日报首席执行员许春 星洲日报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部总经理陈金泉 本社董事总经理赖伟志 各方代表一致认为,《2025金牌奖》不仅是一次表彰,更是推动传统行业走向公众视野、提升社会认同的重要契机。 你的名字,值得被听见 在这个人人追逐流量的时代, 我们更不该忘记—— 那些不善言辞,却用双手撑起事业的人; 那些不曾曝光,却用坚持定义专业的人。 《2025年度金牌奖暨表扬大会》,为坚持加冕,为实干发声。现在就报名,让你的名字,被听见、被记得、被尊敬。 媒体联络:雪隆广告公会 📞 018-355 2789 📍 Facebook专页:@雪隆广告公会 Advertisers

《2025金牌奖》正式启动!致敬广告招牌业的“无名英雄” Read More »

Neil Sir 点评 | 己所不欲 之 RM100 援金

专栏:Neil Sir 点评 作者:Neil Foo 符策勤博士   2025年7月,马来西亚团结政府宣布向全国 2,200万名成年公民 发放 每人RM100现金援助,总额约 RM22亿。这项“全民派钱”措施虽然金额不高,但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内需疲弱、通胀压力犹存的大环境下,其短期经济刺激效应与潜在政治意义,值得深入剖析。 一、RM100“小钱”,能否激活“大经济”? 从表面看,RM100不过是“一周杂货钱”或“一两次添油费”,但在经济学上,这类广泛分发的现金援助,可能产生放大效应(Multiplier Effect)。 根据马来西亚经济结构与消费行为分析,尤其是B40和M40群体的高边际消费倾向(MPC),RM22亿现金注入市场后,有望撬动 2至2.5倍 的乘数效应,带来 RM44亿至RM55亿 的短期GDP增长。 这些消费将主要集中在: 本地零售与便利商店 食品饮料与小贩业 电召车与日常交通 网购与移动支付平台 也就是说,虽然每人只有RM100,但在短期内可能对“微型经济循环”产生实质刺激。 二、财政支出,政府能“回收”多少? 虽然政府一次性支出RM22亿,但消费带动的销售税、服务税(SST)、公司税、员工所得税等将成为“回流财政”的渠道。 根据以往经验与模拟测算: 直接回收税收:约 6%~7%(即RM1.3亿~RM1.5亿) 间接税与链式效应(例如运输、供应链利润):或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与就业机会 虽然不能完全“回本”,但这类以小搏大的财政刺激,仍具有短期提振经济情绪的作用。 三、从“BR1M”到“RM100”,政治与经济的现实碰撞 类似的全民援助并非首次登场。2012年与2018年大选前,纳吉政府推行的“BR1M”计划,曾一次性发放RM500至RM1,200援金。彼时,反对党领袖安华曾尖锐批评为“财政滥用、贿选工具”。 如今角色互换,引发公众舆论关注,也显示政经之间的灰色地带。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内外挑战夹击下,RM100援助虽小,却是一种“温和刺激”,能在短期内安抚民意、激活消费,并在政治层面营造“政府有作为”的印象。 结语:不是“买票”,而是“买时间” RM100援助本身并无对错、它不是万能政策,但可视为一颗“短暂火花”,点亮人民信心、为政府赢得喘息空间。 关键在于,这是否是一个起点:是否配合后续的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推动、中小企业扶持、减税与就业计划。如果不是,那么RM100终将只是一次“温柔的无力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短期援助”无法导向“长期制度”,那么过去所批评的,就不该成为今天的选择。

Neil Sir 点评 | 己所不欲 之 RM100 援金 Read More »

AI与创意革命:生成式技术如何重新定义内容创作

无论你是内容创作者、市场营销人员,还是正在为学校作业找灵感的学生,在过去几天里你很大可能已经使用过某种形式的 AI 工具。 如今,科技与创意的界限正在迅速模糊,生成式 AI 正以突破性的方式重塑内容创作生态。过去,只有具备技术能力或高预算的人才能参与其中;而现在,AI 正让内容创作变得更简单、更个性化,也更普及。 马来西亚的 Pixlr Group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旗下拥有多款 AI 赋能的设计与图像编辑平台,如 Pixlr、Designs.ai 和 Vectr,深受全球用户喜爱。 “生成式 AI 并不会扼杀创意,”Pixlr Group 创始人许浉蕰强调说,“它只是消除了人们发挥创意的障碍。” Pixlr 集团创始人许浉蕰 三大变革:更容易、更快速、更个性化 许浉蕰表示,AI 正带来三大关键转变:易用性、规模化、个性化。 过去,制作专业视觉内容需要高超的设计技能与昂贵软件,如今普通用户只需滑动鼠标就能制作出专业水准的内容。“现今的进入门槛已经很低,”她说,“这也让一大批全新的创作者得以崭露头角。” AI 还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自动化重复性任务,节省时间,让创作者专注于自身的构思与创作。 而以往只有大企业负担得起的“内容个性化”,现在借助 AI 已能实现;根据用户行为、兴趣或地区实时调整广告文案、视觉设计或语气风格。 AI 是助力者,不是取代者 尽管人们仍担心 AI 会取代人类创作,许浉蕰表示:“这些工具其实是我们的创作伙伴。它们帮助我们快速构思点子、克服卡关,并用超快速度呈现创意视觉。” 她强调,历史上每一次创作工具的革新都扩大了创意的可能性。从印刷术到 Photoshop,AI 是下一步。 “真正的创意,依然需要人类来掌控方向。” 许浉蕰说,“AI 执行得再快,也无法替代人类的判断力、文化理解和创意思维。” 在马来西亚及整个东南亚,AI 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尤其重大。很多咖啡厅老板、老师、小商家或活动策划人,如今也能使用 AI 工具生成商标、写文案、设计视觉,不再需要依赖昂贵的设计团队。 “AI 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平权器。” 许浉蕰指出,“它让更多人有机会以专业水准表达创意和理念。” Pixlr 集团在Sunway GEO Tower设立全球总部,开幕合影 打破“AI

AI与创意革命:生成式技术如何重新定义内容创作 Read More »

《我的企业有转机2》强势回归!

8大行业真实转型故事,带你看见中小企业的“破局时刻” 在这个变化飞快的时代,中小企业要走得远,转型 是唯一的出路! 由Astro精心打造的中文企业转型节目《我的企业有转机2》(The Business Transformer S2 )即将重磅回归! 首播时间:7月27日起,每周日晚上11点 播出平台:Astro AEC(频道306)、Astro GO、On Demand、sooka同步上线 这一次,节目再度携手各领域专家导师 ,深入八大关键行业: 🛍️ 零售|🍽️ 餐饮|🏭 制造|🌱 农业|🧳 旅游|🎓 兴趣技能学习|🛒 电商|🐾 宠物产业 每一集将邀请两位企业家 带着真实经营难题上节目,现场接受导师团一对一辅导,并在镜头前呈现“终极提案”,接受专业评估与建议。不只是看热闹,更是看门道! 主持人萧慧敏:“这一季,我们走得更远了!” “这一季的内容非常贴近潮流,也充满新鲜感。”萧慧敏分享道,“我亲自体验了最近爆红的匹克球运动,也走进了有机莲藕园,看到年轻创业者如何用厨余堆肥制作天然肥料,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她也提到,这一季节目特别强调“实地走访 ”,深入企业第一线,不只是听故事,而是亲眼见证转型的过程 。“我们不再只是看画面、听叙述,而是走进他们的日常,了解他们的挣扎与努力,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导师团阵容超强!带你拆解企业难题 节目集结多位重量级导师,包括: 🧑‍💼 许健川(知名企业家) 🧑‍💼 拿督叶仲恒(本地连锁餐饮集团总裁) 🧑‍💼 罗炜雄教授(马来西亚首席导师、组织策略专家) 从战略规划、数码转型、品牌定位、系统建设到组织管理 ,导师们将从多个角度切入,为企业量身打造可行的转型方案,帮助他们突破瓶颈,迈向成长! 真实记录,真实蜕变 这一季节目将镜头对准成长中的品牌、新创公司与家族企业 ,他们有的正面临发展瓶颈,有的正准备扩张升级,面对的是品牌、管理、系统、营运等多方面的挑战。 节目不仅记录他们的挣扎与努力,更完整呈现转型过程中的每一步 ,让观众看到真实的中小企业如何一步步蜕变、重生。 节目资讯 & 观看方式 节目名称 :《我的企业有转机2》(The Business Transformer S2) 集数

《我的企业有转机2》强势回归! Read More »